-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
作者:陈曦 来源:赤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
描述:针对《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进行了论述。
-
从“慕色还魂”到“生死以情”:论杜丽娘形象的发展
-
作者:姜婷婷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 形象
-
描述:提升到了话本不可企及的新高度。
-
《牡丹亭》中陈最良的形象分析
-
作者:杨爱华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最良 陈最良 《牡丹亭》 《牡丹亭》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形象 形象
-
描述:陈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贯穿剧本的次要人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从高中语文课<闺塾>开始的.教参将其定位为一个反面形象,但<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陈最良.他是汤显祖着力塑造的一个科举制度
-
杜丽娘形象的悲情色彩解析
-
作者:王小丽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悲剧 原因 意义
-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传奇作品《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本文将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剧情分析得出杜丽娘人物的悲剧形象然后解析其原因,最后总结出杜丽娘形象的艺术魅力。
-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
描述:形象和佳人形象的显著不同:张生与柳梦梅兼具长相英俊、才华横溢、深情专一的才子特点,二人对待功名的态度却显著不同;崔莺莺和杜丽娘兼具正值青春、品貌端妍的佳人特点,却在反抗性格以及对待科举的态度方面存在很大
-
春心满园关不住:《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再探
-
作者:曾秀芳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相思之情 感情关系 马克思 恩格斯 男女
-
描述:而又常新的话题。
-
文登学与人才文登
-
作者:方妍 谭泉永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人才 秦始皇 文人
-
描述: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文登一出场,便与文人、诗文扯上了关系。
-
文登学
-
作者:田序强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秦始皇 文人 得名
-
描述:州治后来移于牟平、蓬莱等地,不过北宋苏轼在登州知府任上所写诗句“东鲁遗风至今在,十万人家读书声”,道的却是文登民风。所谓东鲁遗风,是指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学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此事有明崇祯六年碑为证:“山名长学,盖先代郑司农设教处,《后汉书·郑玄传》‘客耕东莱’,即此地。”
-
春与伤春文学
-
作者:马宾海 来源:森林与人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春悲秋 《牡丹亭》 文学史 人面桃花 语录体散文 文化意蕴 文人 中学教育 夺胎换骨 唐诗选本
-
描述:春与伤春文学马宾海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该记得这样一段文字,孔子和他最得意的四个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字点)坐在一起,各言其志,轮到曾皙时,他放下瑟站起来,从容地说出下面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
-
吴梅先生与北方昆剧
-
作者:王卫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方昆剧 吴梅 《桃花扇》 《狮吼记》 苏州昆剧传习所 《牡丹亭》 昆曲艺术 美学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人
-
描述:吴梅先生与北方昆剧王卫民近现代有不少爱好戏曲的文人与戏曲艺人结为莫逆之交或师徒关系。如京剧界的梅兰芳与齐如山、程砚秋与罗瘿公、苟慧生与陈墨香,河北梆子界的尹澄甫与奎德社,秦腔界的李桐轩、范紫东、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