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教学汇报演出
-
作者:忆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报演出 戏曲学校 教学 平均年龄 牡丹亭 长生殿 折子戏
-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酒楼》、《玉簪记·琴挑》、《孽海记·下山》……一段段文武经典折子戏,由一群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小不点表演起来,倒也不紧不慢、有板有眼。这60位被称为昆五班的学员,是上海戏曲学校时隔20年后又
-
“读写双赢”教学例话(五):专题之“花季悟爱情”
-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读写 专题 教学 绿色教育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没有话语权吗?以功利为本漠视人性的灰色教育,让花季学子掩耳盗铃地回避现实的爱。唯有张扬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才能让他们直面现实人生,坦诚地观情赏爱,谈情说爱,评情论爱。
-
从三妇评《牡丹亭》谈起--读曲随笔
-
作者:刘辉 来源:长江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三妇评《牡丹亭》谈起--读曲随笔
-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能力 互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
-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第二部分是作者所选译本的个案分析。第三章里,作者首
-
说文学作品中的“鬼”——兼评陈树荣的《鬼姐》
-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
描述: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
本色当行:一种美学观念的思考:兼评王健武教授美术教育四十年
-
作者:郭德茂 来源:新疆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本色当行 美学观念 十年回顾 质的规定性 兼评 “诗画本一律” 装饰性 《牡丹亭》 教授
-
描述:本色当行:一种美学观念的思考:兼评王健武教授美术教育四十年
-
流泪的牡丹亭
-
作者:曹婕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高中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流泪的牡丹亭》 《流泪的牡丹亭》
-
描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奈何天”及其他
-
作者:言明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奈何天” 人教版 高中 《语文读本》 第四册 《牡丹亭·惊梦》 释义
-
描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有关这两句唱词的解释.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注。
-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之区别
-
作者:桑进林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本 元杂剧 明清传奇 高中 窦娥冤 古典戏曲 语言风格 区别 牡丹亭 创作意图
-
描述: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的两朵奇葩,新版高中语文课本既遴选了元杂剧《窦娥冤》和《长亭送别》,也编选了明清传奇《闺塾》和《哀江南》,有同学不大明白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有哪些区别,下面择要谈谈这个问题。
-
读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论语半月刊 年份:193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