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拂记》批评接受研究
-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记》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记》(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状况已无法再现。由于明清两代戏曲品论相对活跃,尽管对《红》的关注比不上《牡丹
-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评点研究
-
作者:李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评点 研究
-
描述:了进一步的解读。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版本入手,胪列收集到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六个版本的概况,列表比较了梦园本和清芬阁本的差异之处,找出其共同的原本康熙三十三年的梦园本,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第二章着重于评语内容的分析,从主题“情”、关照女性形象、关目构思等方面细致地剖析了三妇的评点特色——细腻感性而又不失理性。第三章阐述了吴吴山三妇和《三妇合评本》序跋评点者间的互动联系,她们互为亲友,又互为知音,为我们呈现出了在良好文化氛围熏陶下的一群女性,并引申到《牡丹亭》的其他评点者,描绘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简述了《三妇合评本》的贡献和影响,既为《牡丹亭》正本清源,又扩大了《牡丹亭》的传播范围,填补了《牡丹亭》女性系统评点的空白。
-
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研究
-
作者:寇鹏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才子牡丹亭》 女性意识 情色阐释
-
描述:评点本在戏曲理论批评史中的典型性意义,下文又从微观角度,首先通过两种版本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她们各自不同的理论特色;其次在女性意识和“情”的阐述两方面分析两种评点本的异同;再次,深入探究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
-
民族舞剧《牡丹亭》舞蹈语汇创新性研究
-
作者:李珊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舞剧 《牡丹亭》 舞蹈语汇 创新 研究
-
描述:民族舞剧《牡丹亭》舞蹈语汇创新性研究
-
牡丹亭:案头与场上
-
作者:叶长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研究
-
描述:牡丹亭:案头与场上
-
不妨学学薛宝钗的批评艺术
-
作者:斯环子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评艺术 薛宝钗 《牡丹亭》 黛玉 《西厢记》 《红楼梦》 霓虹灯下的哨兵 批评和自我批评 封建礼教 批评方式
-
描述:不妨学学薛宝钗的批评艺术
-
薛宝钗留下的启示
-
作者:盛清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薛宝钗 林黛玉 牡丹亭 大观园 注意选择 启示 批评 嫉妒 阅读 禁书
-
描述:黛玉脱口说出《牡丹亭》中一句唱词。在当时,《牡丹亭》在禁书之列,阅读是犯忌讳的。宝钗觉察后,暗记在心,事后单独找黛玉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致使黛玉大为感动,竟改变对宝钗“心里藏奸”的看法。
-
“批评”又何妨,《牡丹亭》续戏缘
-
作者:邱俪华 陆乙尔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卢甫圣的《国色》将出现在《牡丹亭》舞台上制图/夏曾珍
晨报记者 邱俪华 实习生 陆乙尔
去年,晨报刊登的蔡正仁评价史依弘、张军2012版《牡丹亭》一文引发热议,在文中曾表示不悦的昆剧“大熊猫”蔡正仁,引发了昆曲演唱之移调大论战及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事隔一年,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10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
作者:谢雍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研究 妇女教育 研究 中国 明清时代
-
描述:《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
一边是“美翻了”的惊叹,一边是“亵渎传统”的批评史张版《牡
-
作者:李峥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李峥
上周以来,“史张版”昆曲《2012牡丹亭》无疑是戏曲行里的焦点话题。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深入,《2012牡丹亭》已不仅仅是在艺术创新上饱受争议,所有名人对该剧的评论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昆曲艺术理论的大讨论。
恐怕史依弘也未曾料到,《2012牡丹亭》的创排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