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作者:杨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模式  大团圆  大团圆  拱形  拱形  体验  体验  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历来评价颇高。本文旨从爱情这个维度切入,探寻其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浅层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与鬼魂复生的拱形结构,显露出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最终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作者:尹导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  才子  佳人  佳人  模式  模式  爱情  爱情  反封建  反封建 
描述:本文从主人公形象、故事的情节模式等方面分析《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部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昆曲《牡丹亭》“堆花”表演衍变及成因
作者:李阳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堆花”表演  “堆花”表演  规范  规范  衍变  衍变  成因  成因 
描述:中。
心血浇灌牡丹红——沈丰英昆曲表演艺术魅力及成因初探
作者:沈家庄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魅力  成因  表演  昆曲  演出效果  杜丽娘  主要人物 
描述:情童话……
《牡丹亭》说“情”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青春版《牡丹亭》关注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综合消息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前后,由白先勇策划改编、苏州昆剧院担纲排演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代表中国戏剧文化于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作展示演出,届时将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两轮全本剧目,共18个小时。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昆曲拥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今年从6月至11月是苏州昆剧院“传承季”
浅析《红楼梦》中昆曲的作用
作者:赵宝靖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昆曲  小说结构  人物形象  黛玉  牡丹亭  脂砚斋  戏曲  宝钗  甄宝玉 
描述:识"的文化传承方式完成了对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昆曲作为戏曲文化
浅谈《牡丹亭·劝农》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徐正芳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劝农  牡丹亭·劝农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 
描述:历代评论家对《牡丹亭·劝农》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其经久不衰的传承促使读者去认识其作用与价值.结合劝农仪式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具体文本分析,可看出这是理想的至情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处,不仅点明“至情
青春版《牡丹亭》武大上演追捧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金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严斯林摄开场一个多小时,生死相许的爱情被演绎得美仑美奂场外还有学生未能挤进剧场记者严斯林摄见习记者梅莹、杨彦夫报道:不看青春版《牡丹亭》,不知昆曲之美。昨晚,曾在全球掀起昆曲复兴热潮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武大上演,两千多名大学生品尝了一次中国传统戏曲的饕餮盛宴。据介绍,青春版《牡丹亭》由知名作家白
《牡丹亭》热拍 孙菲菲肯定
作者:暂无 来源:遵义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根据汤显祖名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牡丹亭》正在横店热拍,孙菲菲和沙溢在剧中饰演男女主角。随着拍摄的顺利进行,孙菲菲对角色的把握渐入佳境,导演和制片方都对当初从众多人选中最终选择孙菲菲饰演女一号而感到是“正确的选择”。 《牡丹亭》导演李翰涛表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拍摄,孙菲菲已把汤显祖笔下那个婉约动人的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