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气歌弹词
-
作者:马如飞 来源:养生大世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节气 弹词 牡丹亭 向日葵 翡翠园 放风筝 花间 麒麟阁 庭前 蝴蝶
-
描述:节气歌弹词
-
观《牡丹亭》 (外二首)
-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还魂托梦灸恋情 柳绿丹青沁芳心
归去来兮终成眷 千古绝唱牡丹亭
云居山有感
莲花盛绽千年庙 香雾袅袅上云霄
宗师历代传真禅 陶氏梦笔在今朝
梦笔架山杜鹃
风韵万种十里开 嫣红姹紫迎客来
谈笑欢声荡春光 报谷共振狂浪台
-
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
作者:黄寅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情” 戏剧家 《牡丹亭》 戏剧理论 泰州学派 戏剧观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
描述:,“世总为情”,而”情生诗歌”;他尤其注重作品的内容:“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蔑视形式的外在束缚;他还清醒地看到了戏剧的社会教化作用,大胆自觉地以“情”抗“理”。因此汤显祖的戏剧观点应引起重视。
-
浙歌推出原创音乐剧浙昆版《牡丹亭》将上演
-
作者:钱卓君 来源:都市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塘
浙江歌舞剧院日前召开2011岁末演出季暨原创音乐剧《蓝眼睛 黑眼睛》新闻发布会,浙歌将推出49场覆盖全省的演出,演出地点包括杭州、宁波、衢州、金华、台州等地,同时以“歌舞专场”“民乐专场
-
牡丹亭上三生路写到罗裙哭当歌
-
作者:马少波 来源:北京艺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上三生路写到罗裙哭当歌
-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
作者:李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文化比较
-
描述:其共性文化特征。基于此,多年来学界就《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整体看,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眼于从多个视角探讨杜丽娘与朱丽叶形象的异同及原因,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全面比较两部作品在文化思想、主要人物形象、艺术审美、表演欣赏等角度的异同,并从辨异入手促进文化对话交流进而唤醒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化、系统化。而本文的写作,拟将这两部作品纳入中西文化的视野中互相关照,避免单一的文本解读,力求全面展现两部戏剧作品在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宗教哲学、戏剧审美形式方面的异同。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两部剧作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其中以杜丽娘与朱丽叶的比较为重点,揭示她们性格、爱情的文化特质;兼顾柳梦梅与罗密欧、杜宝与卡普莱特、陈最良与神父的形象比较。第二章辨析两部剧作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从宗教哲学入手,进而探求中西生死观及“梦意识”对两位作家创作剧本的影响。第三章深入分析两部作品的美学观念,得出两部作品美学形态殊途同归、审美欣赏具有中西差异以及表现形态各擅胜场的结论。
-
文学观对照下的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研究
-
作者:李燕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 文学观 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悲剧 中国作品 牡丹亭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 中国戏剧
-
描述: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文坛上的一个巨人,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罗马戏剧与英国民间戏剧中的优秀思想,忽视戏剧创作中的清规戒律,打破喜剧与悲剧的界限,从思想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它的作品针对当时的封建礼教制度,歌颂爱情,富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揭露社会的黑暗
-
曹雪芹“写儿女之真情”的文艺观
-
作者:王先霈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文艺观 进步思想 小说 爱情描写 林黛玉 贾宝玉 十八世纪 牡丹亭
-
描述:历史小说,爱情描写只不过是一种掩护,作品的本旨不是在“谈情”。爱情主题说曾被当做《红楼梦》研究中严重错误的观
-
面对经典……──观上海昆剧团之新版《牡丹亭》
-
作者:范晓宁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排演 剧目 观众 艺术家 99年 《牡丹亭》 经典 时间 准备
-
描述:面对经典……──观上海昆剧团之新版《牡丹亭》
-
唱着红歌 舞起国旗 牡丹亭合唱团的百名参与者当起国旗“派送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演唱着歌颂祖国的歌曲,一首首气势磅礴的红歌,优美的旋律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原来他们都是牡丹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