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 意蕴
-
描述:中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 意蕴
-
描述: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
开启新窗瞰“讥托”―《紫钗记》中卢太尉形象增入之意蕴及其动
-
作者:朱亚锋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卢太尉 卢太尉 意蕴 意蕴 动因初探 动因初探 讥托 讥托
-
描述:官场科场的黑暗腐败,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忧愤深广而不得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的“讥托”之作。
-
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
-
作者:程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 舞台演出史 戏曲美学 当代传承
-
描述:世界为参照的现代文化的检视,面临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同时,近年来昆曲《牡丹亭》在国内外连续创造演出奇迹,更是在文化界、学术界搅起了一场讨论热潮,引起人们对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现代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然而,对于中国戏曲的兴衰,不应只着眼于一种情绪化的褒贬或感情上的哀叹,而是需要一种对其美学特质和文化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思考。对《牡丹亭》作为文学经典的考察较多,但将昆曲《牡丹亭》作为一个戏剧艺术经典从历史文化美学方面加以全面关照和总结却涉及较少,这与中国戏剧的研究历史和传统思维有关。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以《牡丹亭》在新世纪所引起的文化热潮为契机,以时间的历史纵轴为主线,在展现艺术经典形成、发展、成熟、衰落、重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基础上,着眼于对其艺术规律和艺术精神的发现和剖析。较之抽象的理论研究,这样一个艺...
-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
-
作者:许祥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鬼魂形象 艺术形态 戏曲家 《钵中莲》 志怪小说 搬上舞台 “隐” 审美 《牡丹亭》
-
描述: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
-
关于《牡丹亭》主题的研究综述(1992年-2002年)
-
作者:智鑫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主题研究 意蕴
-
描述:本文着重介绍了从1992年到2002年我国理论界各阶段对《牡丹亭》主题的研究。并重点总结了理论前辈对《牡丹亭》主题的几种主题研究论。通过总结学术界对“主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得出《牡丹亭》主题研究现在处于百花齐放的研究状态这一结论。
-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意识
-
作者:赵亚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审美 审美
-
描述:《牡丹亭》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代表作,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其中,悲剧意识是该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杜丽娘的日常生活中,在她为情而死以及为情而生方面,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之美。同时,悲剧意识也有很深
-
论《牡丹亭》的多重意蕴
-
作者:陈刚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柳梦梅 汤显祖 宗教性 自然欲望 爱情理想 多重意蕴 青春苦闷 艺术形象
-
描述:一般认为,《牡丹亭》是一部爱情题材的戏剧杰作,但又绝非仅仅为写爱情而写爱情,其题旨意蕴丰富深刻,呈现为多重形态。张扬感性自我,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是作品最基本和最朴素的意蕴。基于此而充分肯定人欲
-
《牡丹亭》的多重意蕴
-
作者:陈刚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人欲 人欲 爱情 爱情 自况 自况 宗教观念 宗教观念
-
描述:个部分和艺术形象身上都有明确的体现。建基于充分肯定人欲这一题旨上的《牡丹亭》的第二重意蕴才是对美好爱情的深情礼赞 ,其中显示出的以情反理、崇尚个性解放等文化意义尤具价值。汤显祖和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
《才子牡丹亭》的历史意蕴
-
作者:江巨荣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震生 吴震生 程琼 程琼 以史论曲 以史论曲
-
描述:久即遭禁毁 ,存世极稀 ,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始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