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忆盛会
作者:李友斌  来源:中国钨业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钨业  牡丹亭  西华山钨矿  重要讲话  钨矿山  副总理  积极进取  钨精矿  南昌  国务院 
描述:15年前,全国第一次钨业科技工作会议在我国最早发现的钨矿,并有世界钨都之称的大余西华山钨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书写的振兴钨业四个大字,至今仍屹立在南昌公司的办公楼楼口,无时不在鼓舞和激励着我国钨矿最大生产基地的广大职工为振兴钨业而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焕发戏曲舞台艺术的“青春”: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价值和
作者:胡芝风  来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时代在变化,观众的审美也在变化,如何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时代的青春?戏曲界有二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种是出于对传统的尊重,把舞台形式全方位复古到几百年前样式,这种做法显得舞台表演很陈旧,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不合拍;另一种是关注时髦的舞台装置,并
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结局看中西民族文化
作者:王冠颖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民族文化  中西民族文化  关心理差异  关心理差异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精品。《牡丹亭》以大团圆作结,《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以罗、朱的死亡结束。两部戏剧的不同结局可以折射出中西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差异。
牡丹亭看情侣双双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旧闻新说 报人传承 温故知新 我对昆剧知之甚少,是上世纪50年代看了一出《十五贯》,才对昆剧产生了兴趣。《十五贯》对苏州太守况钟办案的明察秋毫,并敢于推翻县官过于执审理一起十五贯被窃的冤假错案;对过于执在办案中重表象而不求证据,主观执着而罔顾事实;对窃贼娄阿鼠的狡黠,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
成都平原的中江与、后江
作者:郭声波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都平原  中江县  《山海经》  金堂县  《舆地纪胜》  《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  洛水  《方舆胜览》  青白江 
描述:成都平原的中江与、后江郭声波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皆属于岷江——川江水系,古时河流取名常与“江水”相关涉,所谓“南、北江”、“大、小江”、“内、外江、“、后江”及“中江”之类冠以方位、地位限制词
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音鉴古录  音鉴古录  缀白裘  缀白裘  舞台流变  舞台流变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音鉴古录》和《缀自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音鉴古录  缀白裘  舞台流变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精华版《牡丹亭》进剧场先进课堂
作者:王军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华版  昆曲学  南京大学  桃花扇  江苏省  青年一代  南京师范大学  观众  讲座 
描述:11月21日,历时3年打磨的精华版昆 剧《牡丹亭》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所属的江苏 省昆剧院在南京公演。千人规模的会堂几乎 座无虚席,现场观众有90%以上是年轻一代 的大学生群体。这次上演该剧,并未让其陷 入圈内人“自娱自乐”,而是总结了今年轰动 海内外的昆剧《1699·桃花扇》和新创京剧 《西施归越》成
精华版《牡丹亭》进剧场先进课堂
作者:王军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精华版《牡丹亭》进剧场先进课堂
词林系年(续)
作者:夏承焘 王荣初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道碑  范仲淹  司户参军  通鉴  墓志铭  陈尧佐  唐宋词  翰林学士  《隆平集》  年谱 
描述:词林系年(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