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04)
报纸(194)
学位论文(34)
图书(32)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94)
地方文献 (43)
才乡教育 (14)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4)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1(88)
2010(61)
2009(71)
2008(67)
2007(66)
2006(44)
2005(37)
2003(31)
1992(23)
1987(18)
按来源分组
宋代文化研究(59)
其它(48)
文献(7)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寻根(2)
桂海春秋(1)
风采(1)
中国学术年刊(1)
四川图书馆学报(1)
史学集刊(1)
时尚话去年
作者: V  来源:风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尚杂志  环保  轮廓设计  牡丹亭  推出  回归  女性  视觉  演出  肌肤 
描述:几何未来感的平和过渡也许是怀旧潮的必然回归,2006年的春夏秀场最夺人眼球的就是70年代式的未来感设计了,从D&G的金属腰封,到CHANEL的透明胶裙,就连趁势推出的限量版炫彩珠片眼影,也采用了独特的珠
闲处
作者:阮小籍  来源:新校园(阅读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游园惊梦  杜丽娘  流年 
描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夏夜读闲书,当看到《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游园惊梦”一折,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真个是字字惊心,如梦如幻,仿佛,一刹那间就老了。
5位演员撑起《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日,苏州昆曲传习所里正式排练《牡丹亭》上集,5位演员全部到场。苏州昆曲大师级人物顾笃璜担任此次演出的艺术指导,而几位演员除了昆曲传习所的演员外,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著名昆曲演员马瑶瑶,她曾在国内
永不变的杜丽娘
作者:孙惠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自逗起  一梦而亡  至情至性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自《牡丹亭》问世,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文人甚多,其中有大量评论是关于作品的反抗意义和人性自觉意识。进入现代以来,《牡丹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杜丽娘的情爱生发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对反封建意义也有了重新的认知。通过对杜丽娘梦境发生的心理基础和作者的哲学倾向的探讨,从而了解作品永不消退的魅力。
戏曲的话题:生存还是毁灭
作者:陈培仲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民族文化  本世纪初  社会主义文化  封建意识  优秀传统  《牡丹亭》  《西厢记》  文化意蕴 
描述:戏曲的话题:生存还是毁灭中国戏曲学院编审陈培仲正如灾难深重而又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一样,中国戏曲磕磕碰碰而又实实在在地走完了20世纪,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槛。孕育、成长和成熟于封建社会的古老的戏曲
文登
作者:田序强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秦始皇  文人  得名 
描述:州治后来移于牟平、蓬莱等地,不过北宋苏轼在登州知府任上所写诗句“东鲁遗风至今在,十万人家读书声”,道的却是文登民风。所谓东鲁遗风,是指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
宋代经济史》质疑
作者:李裕民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经济  土地兼并  北宋  兼并浪潮  僧道  《太平寰宇记》  寺观  教授  宋太祖  宗教政策 
描述:意见一方,颂扬的话自然舒服顺耳,但了解存在的问
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
作者:王棣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书手  乡村基层组织  两税法  赋税征收方式  乡村管理体制  乡村基层政权  《太平寰宇记》  乡里  乡村社会  唐五代 
描述:宋代的乡既不是一级基层行政政权或行政区划,也不是里的上级行政机构,而是县以下的一级财政区划。乡、里并不存在统属关系,它们有时重叠,有时独立。乡建制的这种变化是由于两税法以来赋税征收方式的复杂化
宋代户口的汇总发布系统
作者:吴松弟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总志  户口数据  《元丰九域志》  《宋史·地理志》  户口调查  《太平寰宇记》  户口统计  闰年  统计系统  发布系统 
描述:学术界对宋代户口的调查统计系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问题在于,宋代户口的调查统计系统和汇总发布系统并不统一。在五个调查统计系统之外,还存在着闰年图,即地理总志这一户口汇总发布系统。我们至今能见到的宋代
《牡丹亭》“戏生演”出新招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杨帆)“青春版《牡丹亭》要打造成中国戏曲力作,必须在保持现有水准的同时,不断提高。”连日来,苏州昆剧院内,中日版《牡丹亭》正在紧张排练之中。院长蔡少华透露,携手日本艺术家是苏州昆曲走向世界、树立品牌的尝试之一,剧院刚刚和武汉汉剧院签下合作协议,武汉汉剧院青年团已正式加盟青春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