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3)
报纸(49)
会议论文(3)
学位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1)
地方文献 (2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8)
2013(12)
2012(23)
2011(12)
2009(13)
2008(8)
2007(12)
2005(4)
2004(1)
1999(1)
按来源分组
妇女生活(1)
婚育与健康(1)
雨花(1)
长江文艺(1)
福建艺术(1)
人民文学(1)
青年作家(1)
科学与文化(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学习博览(1)
白先勇:父亲白崇禧是时代的挽诗
作者:范宁  来源:长江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蒋介石  牡丹亭  武汉  挽诗  国民党将领  小说  时代 
描述:他的小说如风,从海峡对面吹来,吹动《孽子》的发梢,吹拂《台北人》的眼眸,吹散《纽约客》的低吟。他的戏剧如梦,惊起青春版《牡丹亭》一阕悠悠的昆腔。而如今,他又沉潜历史江涛,将历史影像著作《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带到武汉,还原父亲一个深邃的旧影。
多媒体《牡丹亭》惊艳南京古戏台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台上娓娓道来……昨晚记者先睹为快,欣赏到了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的惊艳试演,该剧的试演将进行一周,而接
昆剧舞台 柯军突起:记民进会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昆
作者:桂明 见涛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国昆剧  院长  多媒体  牡丹亭  副主席  长生殿  古希腊戏剧  演出形式  表演艺术 
描述:于公元前5世纪的
“新京剧”实验
作者:万佳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  新闻周刊  梅兰芳  多媒体  现代舞  牡丹亭  导演  歌剧院  观众  演员 
描述:名为“华宴-新京剧《霸王别姬》”的剧目看上去更像一场影像秀。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把整出传统戏曲舞台剧做成了一部快节奏现代电影,他用大量非戏曲手段对戏剧本身进行快节奏剪接,因为“这种结构跟大家比较近”。 不过,身处一个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大厅,即便耳边仍是传统京剧唱腔,这阵式也让观众手足无措,想鼓掌叫好,却无从下手。 2012年2月28日起,这出针对高端商务受众,由德、美、英、意等多国团队联合创意制作,梨园名角孟广禄、丁晓君担任荣誉主演的“新京剧”在北京首演,并将于7月赴伦敦奥运会参加“中国文化周”展演。下半年起,它将正式成为华彬歌剧院的驻场项目。 “可以是新京剧,但不能不是京剧” “这个项目做出来就应该是一个面目一新的东西。否则它(京剧)就不可做了。它已经没有生命力了。
双面伊人 史依弘 游走在传统与创新间
作者:裴季颖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多媒体  交响音乐  传统与创新  挑战自我  牡丹亭  雨果  扮演  京剧院  题记 
描述:连演五台大戏,文武昆乱不挡;她的演出场场爆棚,满座加座习以为常;她就是上海京剧院当家梅派青衣史依弘,早些年,叫史敏,改名依弘。
张军:我是小生
作者:何菲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小生  上海市  牡丹亭  昆曲  想象  政协委员  多媒体  柳梦梅  生活中 
描述:上昆。绍兴路9号。简陋出乎我的想象。精致的奢靡藏入残破粗陋的墙体,每处风雅的设计在岁月的磨蚀中悄然淡出,冷清空旷的空间和体量呈现出一种
“速食时代”的浪漫情怀
作者:龚义群  来源:社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情怀  青春版《牡丹亭》  中国文化  白先勇 
描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2004年.白先勇带来清丽雅致的青春版《牡丹亭》,让年青一代重拾中国文化之美……
唐宋时代的金城关
作者:艾宏明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城关  《元和郡县图志》  兰州市  金城郡  黄河北  《续资治通鉴长编》  唐宋  《太平寰宇记》  《唐六典》  驿馆 
描述:唐宋时代的金城关艾宏明说起兰州金城关,在兰州几乎无人不知,声名远播。现在人们所知的金城关,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麓之西。关在1942年拆除,该处成了居民区。但这实际上是宋代始建的金城关,唐代的金
青春版《牡丹亭》时代的探究
作者:潘婷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白先勇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启示  启示 
描述:倾注了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数年心血的青春版<牡丹亭>,人气和美誉度达到昆曲多年来的高峰,成为近年戏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就青春版<牡丹亭>取得巨大成功的内外影响因素以及对现代文化建设的启示进行探讨.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作者:刘昊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剧团  戏剧演出  观众  现实条件  中国戏剧  传统戏剧  牡丹亭  东方与西方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希腊等国巡演。莎士比亚(1564-1616)生活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