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006)
期刊文章(5807)
会议论文(96)
学位论文(29)
图书(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777)
地方文献 (140)
地方风物 (15)
宗教集要 (12)
非遗保护 (8)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5)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2(405)
2011(449)
2010(973)
2007(297)
2006(246)
1998(142)
1990(97)
1989(123)
1988(151)
1987(153)
按来源分组
解放军报(14)
社会科学战线(7)
大江周刊(焦点)(7)
黑龙江史志(6)
前线(6)
辞书研究(3)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桂海春秋(1)
志苑(1)
俊采星驰,光前裕后:喜读新编《临川县志》
作者:吴林抒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描述:俊采星驰,光前裕后:喜读新编《临川县志》
爱与梦的家园——记新编赣剧《牡丹亭》
作者:海闻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新编  家园  兄弟姐妹  杜丽娘  扮演 
描述:是一票难求,师大‘梦剧场’的1000多个位子座无虚席,连过道都被挤得满满的。”童薇薇兴奋地说,“赣剧是
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后
作者:思英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人物  人物 
描述: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后
新编剧目呼唤经典唱段
作者:潘讯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节  剧目  传统经典  唱段  梅兰芳  中国戏曲艺术  新编  戏曲观众  牡丹亭  思考与启示 
描述: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全国17个剧种、三十余台大戏轮番上演,争奇斗艳,盛况空前。在喧闹退歇、曲终人散之后,戏剧节也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与启示。纵观本届戏剧节参演剧目,不计话剧,就戏曲而论,有传统经典剧目如越剧《梁祝》、《柳毅传书》,高甲戏《连升三级》,昆曲《牡丹亭》等;
反映特色,求实创新:试评新编《临川县志·才乡纪略》
作者:志彬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描述:反映特色,求实创新:试评新编《临川县志·才乡纪略》
千古风流数临川:评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
作者:邹自振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人物  人物 
描述:千古风流数临川:评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
《红楼梦》中“新编怀古诗”意义何在?
作者:刘操南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怀古诗  梅花  西厢记  牡丹亭  录鬼簿  绝句  新编  赤壁怀古 
描述:《蒲东寺怀古》是骰子(周春);有的猜测《梅花观怀古》是纨扇(王希廉).有的说:“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
新编本《牡丹亭》
作者:周巩平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编  《牡丹亭》  杜丽娘  现代意识  作者本意  《六十种曲》  相异处  《缀白裘》  昆曲  虚实相生 
描述:新编本《牡丹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现代人用现代意识的“寻梦”,尽管可能与作者本意旨趣有相异处,但毕竟使一些文学青年找到了爱好昆曲的途径。 《牡丹亭》新版缩编至三十五出,颇有不同看法。但笔者以为重现
笑不笑由你:新编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作者:施逸丰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稽戏  牡丹亭  唐伯虎  《三笑》  娱乐性  可看性  主题意义  风流才子  新编  大团圆结尾 
描述:三月下旬,上海滑稽剧团将赴香港作首次演出。为了赴香港演出,上海滑稽剧团新编了一台大型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三约牡丹亭·点秋香》是王辉荃、徐檬丹根据评弹《三笑》改编的大型滑稽戏,由王辉荃导演。该剧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又广为人知的故事:风流才子唐伯虎假
金钱与权势下的爱情——新编京剧《杜十娘》李甲人物表演心得
作者:靳学斌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十娘》  李甲  心得  表演  人物  京剧  新编  权势  金钱  爱情故事  《牡丹亭》  外国电影  朱丽叶  罗密欧  典型性  普遍性 
描述:金钱与权势下的爱情——新编京剧《杜十娘》李甲人物表演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