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梦境意义探微
作者:章芳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梦境  意义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因一场春梦慕色而亡,三年后还阳并与梦中情人结为夫妻。全剧因梦而起,梦境对于剧作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它不仅使全剧呈现出真幻交织的艺术意境,更是作者表达思想及人性观念的委婉策略。
浅析《紫钗记》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
作者:尧振光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思想价值  思想价值  意义  意义 
描述:《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论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及其意义
作者:何西来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意义  意义 
描述:白先勇先生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灵魂;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是饱蕴着青春的气息,是情的灌注和升华,是高品味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气韵;青春版《牡丹亭》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光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库全书总目》方志提要述评
作者:吴平  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四库全书总目》  《山海经》  《太平寰宇记》  《禹贡》  方志编纂  地方特色  编纂方法  史部地理类  述评 
描述:《四库全书总目》方志提要述评
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述评
作者:周锡山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王渔洋  《池北偶谈》  《聊斋》  艺术成就  述评  人物形象  《牡丹亭》  《口技》 
描述: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 述评周锡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伟著,王渔洋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位评论家。“第一位”乃有三层意义:一、在时间上,渔洋是最早给以具体评论的文学家;二
论《牡丹亭》的潜在话语
作者:刘开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潜在话语  潜在话语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原欲  原欲  本我  本我 
描述:对文本潜在话语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作品与作者或者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借助西方精神分析批评的某些理论 ,主要探讨《牡丹亭》中潜在话语表现的两个方面 :一、原欲的肯定 ;二、本我的张扬。
《牡丹亭》叙述语法探讨
作者:汪小洋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显在叙事  显在叙事      话语  话语  典故  典故  叙事扩张  叙事扩张 
描述:通过叙述语法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古典名剧《牡丹亭》,可以找出剧本在陈最良角色上表现出的显在叙事特征 ,发现“春”等作者的话语 ,以及典故的叙事扩张现象 ,从而勾勒出《牡丹亭》的叙事轮廓和中国戏剧叙事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
作者:郭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述评  述评 
描述:评述吴吴山三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
浅析《牡丹亭》之“梦”
作者:罗敏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传统道德  反传统道德  扼杀  扼杀  自由理想  自由理想  意义  意义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描述:写梦是《牡丹亭》的中心内容,通过对"梦"的分析,不仅能揭示出《牡丹亭》的反传统社会道德意识、封建礼教对美的扼杀以及自由理想的思想内涵,还能彰显《牡丹亭》的进步意义和艺术成就。
杜丽娘形象的悲情色彩解析
作者:王小丽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悲剧  原因  意义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传奇作品《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本文将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剧情分析得出杜丽娘人物的悲剧形象然后解析其原因,最后总结出杜丽娘形象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