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人物系列 辛意云:我在台湾讲《论语》
-
作者:何流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台湾 白先勇 人与人 牡丹亭 经典解读 钱穆 母亲 中国文化 人生
-
描述:现在很多人都把《论语》等中国经典解读成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从中看到的也都是解决人生困难的技术。所有的理解都只停留在现实实用的人生里,有时还免不了过度通俗,括弧免不了庸俗。
-
永嘉昆剧《张协状元》饮誉台湾
-
作者:晓耕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协状元》 昆剧 浙江永嘉 台湾 《牡丹亭》 《长生殿》 《看钱奴》 《窦娥冤》 现代剧场 剧团
-
描述:永嘉昆剧《张协状元》饮誉台湾
-
从《牡丹亭》到《陈三五娘》——“全本”传统戏在台湾的“新生
-
作者:黄文娟 来源:艺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戏 牡丹亭 台湾 传统戏曲 传统剧目 新生 昆曲 演出 歌仔戏 大陆
-
描述:道有昆曲。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悄然带着它最古老的剧目《陈三五娘》第三次赴台湾演出,之后又
-
“拯救昆曲,从《牡丹亭》开始”——访青春版《牡丹亭》作者、
-
作者:张立洁 来源:三月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台湾 作家 时代人物 加州大学 香港 表现方式 现代文学
-
描述: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多篇小说。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取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干美国加州大学。出版
-
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和她的作品
-
作者:卢俊 来源:译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街 美国华裔 曾祖父 作家 洛杉矶 牡丹亭 雪花 中国文化 华人 窗口
-
描述:邝丽莎(Lisa See)是居住在洛杉矶比较活跃的美国华裔作家。她于1955年2月出生在法国巴黎,只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邝丽莎的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异,幼时的
-
台湾新新电影
-
作者:胡延凯 来源:电影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新电影 台湾社会 影片 《牡丹亭》 侯孝贤 导演 电影工业 《悲情城市》 超现实
-
描述:台湾新新电影〔台湾〕胡延凯1987年由文化、艺术、电影专业人士发起的《新电影宣言》为诡谲多变台湾影坛掀起一阵涟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份宣言未能挽救已呈“强弩之末”的新电影颓势局面,无形中宣告了新电影
-
武将教出弱书生
-
作者:王艳鹏 来源:意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蒋介石 武将 满江红 牡丹亭 父亲 昆曲 台湾 现代文学
-
描述:子承父业,往往不能发扬光大。否定之后,常常别有洞天。而在那否定之中,隐着一脉相承。如果是通过昆曲《牡丹亭》知道了白先勇,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白崇禧的儿子。白崇禧是战场上的名将,在军事指挥上有小诸葛之称;白先勇则是一介书生,文文弱弱,在文学上,人们拿他和张爱玲比,可见其风格与白崇禧有多大的差异。
-
父与子,从武略到文韬:专访白先勇
-
作者:王莹莹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辛亥革命 牡丹亭 抗日战争 专访 北伐战争 台湾 原创
-
描述:名门之后白先勇又来到了北大。清明刚过,北大校园杨柳吐绿,姹紫嫣红。但正如《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北大的春色,他无暇观赏,却被"堵"在酒店客房里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本来天气就热,各家媒体大大小小的布光灯明晃晃地烤着,房间内闷热不堪。75岁高龄的白先勇一袭中式衣衫,温润儒
-
民国范儿的传承
-
作者:丁歌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工作人员 民国 昆曲 牡丹亭 台湾 观众 古典文化 半小时 学生
-
描述:昆曲《牡丹亭》在杭州公演。演出前半小时,检票口排起长长队伍,年轻观众陈汛排于队中,他看到一群工作人员簇拥着一位矍铄的"高个",款款走向剧场。经过长队时,"高个"停住脚步,排在了队尾。已经绕开队伍走入剧场的工作人员,扭头发觉"高个"在排队,尴尬地笑着折回陪同一起排。人群中后来认出,"高个"就是白先勇。
-
昆剧宝岛之行
-
作者:蔡正仁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上海昆剧团 中国昆剧 白先勇 《牡丹亭》 台湾 艺术团 《西厢记》 《玉簪记》 观众
-
描述:昆剧宝岛之行蔡正仁应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之邀,由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江苏省苏昆剧团、湖南昆剧团五大昆剧院团联合组成的中国昆剧艺术团于11月27日至12月7日在台北市国家戏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