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
作者:郭英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明合刻本、清单刻本、清合刻本、清抄本数类,胪列《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每类略依版刻时代先后为序,并附录《牡丹亭》改本现存明清版本。其中若干版本,因书目记载过略而状貌未详,一并列出,以便查考。所列诸版本,因未暇一一目验, 著录容当有误,敬请方家赐正。
-
侯庆新作再叙《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艺术家侯庆近日在京举办“牡丹亭”艺术展,通过不同的媒介,共同呈现出一个多视角的《牡丹亭》。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侯庆便明显地开始将他的创作融入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体系之中,并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循环史观。
从2009年侯庆在京推出“琵琶记”展到今天的“牡丹亭”展,艺术
-
新版《牡丹亭》“无处不新”引热议
-
作者:李峥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李峥)昨晚,京剧梅派青衣史依弘与“昆曲王子”张军合作的2012版昆曲《牡丹亭》在东方艺术中心落下帷幕。制作人、编剧、导演、舞美、灯光及音乐设计均来自宝岛台湾,使得此版《牡丹亭》有类似台湾“新京剧”的表现风格。
该剧以杜丽娘、柳梦梅二人为主线,其余只留下春香、石道姑及二位花
-
戏曲名著整理改编三议
-
作者:吴乾浩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戏曲改编 元杂剧 《牡丹亭》 改编本 改编者 《西厢记诸宫调》 古典戏曲 王实甫 “神”
-
描述:惟“名”是从 戏曲的整理改编,换言之是对前人或同时代人同类作品的继承与借鉴,从整理改编者的愿望来说,总是希望跨越往昔有新的进展。由于创作上的接力,许多戏曲名篇往往由此途径得以产生。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那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的名篇,写作十余年,三易其稿,归之于新创作是恰当的。但以此作的关目、
-
全本戏与折子戏:青春版《牡丹亭》热议带来的启示
-
作者:王玉坤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全本戏 折子戏
-
描述:求,探讨现代传播媒介下如何利用全本戏的形式以故事消除观众的接受障碍,引导并培养观众的欣赏习惯,为传统的戏曲艺术的传承开拓新的局面。
-
苏舜钦卖故纸案新议
-
作者:刘学健 来源:档案管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舜钦 范仲淹 进奏院 保守派 《隆平集》 欧阳修 档案 革新派 “庆历新政 御史中丞
-
描述:苏舜钦卖故纸案新议刘学健苏舜钦是北宋仁宗年间进奏员的监官,曾因卖故纸、办赛神会,以“监主自盗”除名,至今档案界对其仍颇有微词,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提议大卖旧档”,致使宋代档案遭受严重损失的罪人
-
才子佳人戏曲中“花”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意象 “花”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功能。
-
《临川四梦》善本重版--兼与赵景深同志议暖红室二刻《牡丹亭》
-
作者:元亢 张励 来源:江苏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临川四梦》善本重版--兼与赵景深同志议暖红室二刻《牡丹亭》
-
试议汤显祖《牡丹亭》人权思想的表现:杜丽娘形象凸显的人权思想
-
作者:肖澍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权 权利 爱情《牡丹亭》
-
描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强烈的体现了这一点,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