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说红楼之枉凝眉
-
作者:纪淑文 邱皓 邱月 来源:曹雪芹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黛玉 偶然 山子 水流 第二 内心
-
描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沁芳匣桥边,落红成阵,黛玉路经梨香院,偶然听到《牡丹亭》的唱词,不觉如痴如醉,心动神摇。"站立不住","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眼前水流花谢,内心万种闲愁。
-
姹紫嫣红随类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并向世界介绍传播,尤显必要与不易。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音乐、舞蹈、绘画、表演、语言等要素为一体。与诗歌、小说、散文相比,戏剧又兼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根据戏剧本身的双重属性,戏剧翻译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韵文台词和散体台词三个角度抽取样本,根据笔者提出的依用途不同而细分的戏剧翻译策略,将白之、张光前、汪榕培和青春版昆曲演出时的剧场字幕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四个译本各具特色,并进一步说明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用途不同--前三个译本用于文本阅读而最后一个译本用于剧场演出。
-
对话刘韧
-
作者:祝雪霏 李健杰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游园 杜丽娘 寻梦 情感 爱情 构思 牡丹亭 电脑 收藏
-
描述:忆》,属于比较怀念过去的生活的;像《游园》、《惊梦》、《寻梦》都是对古代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写日记一样。
-
牡丹亭与红楼梦 刘梦溪论红楼梦
-
作者:刘梦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文集
-
描述:牡丹亭与红楼梦 刘梦溪论红楼梦
-
刘梦溪 书生留得一分狂
-
作者:左文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国艺术 红学 传统文化 研究院 比较文化 作家 人类 国学 牡丹亭
-
描述:大学文学院专聘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华夏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国
-
刘芸与川大的“川剧情结”
-
作者:唐思敏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川剧艺术 四川大学 表演艺术 《牡丹亭》 合唱团 声乐技巧 声腔艺术 现代小戏 新世纪 感情投入
-
描述:刘芸与川大的“川剧情结”
-
李淑勤、刘惠鸣合演《紫钗记》
-
作者:暂无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李淑勤、刘惠鸣合演《紫钗记》
-
“奶奶”为什么这样痴:刘醒龙《梦里潇湘》赏析
-
作者:吴长青 来源:青苹果: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醒龙 《牡丹亭》 赏析 奶奶 杜丽娘 魔力 故事 身世
-
描述:艺术往往有一种魔力,让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有这样的故事:《牡丹亭》自问世后.就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在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又有杭州女伶饰演杜丽娘.若身临其境,在舞台上气绝身亡。另一位遭遇不幸的人则题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
吴舒凫生平考--与刘辉先生商榷
-
作者:华生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洪升 生年 康熙 居士 十三年 二十年 评点 吴山 考略
-
描述:吴舒凫是清初一位颇为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活动家,然而,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了解甚少。近日拜读《戏剧艺术》87年第1期上刘辉先生的大作《论吴舒凫》(以下简称“刘文”),对我们了解吴舒凫是很有益的,但
-
吴宇森《飞虎队》属意刘烨关锦鹏《牡丹亭》痛失伟仔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月15日,哈尔滨冰雪电影节使天寒地冻的哈尔滨热闹起来。在合拍片黄金十年影片展映启动式上,香港导演关锦鹏透露了自己新片《牡丹亭》的进展;而在“大家注视单元”吴宇森电影交流会上,吴宇森也解答了一些关于自己新片《飞虎队》的问题。
《飞虎队》:投资九千万美金,角色已确定
吴宇森的新片《飞虎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