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牡丹亭》英译本探析
作者:赵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  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牡丹亭》 
描述:的更少,而针对译者主导行为特征和制约机制的专题研究尚属空缺。直至胡庚申教授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以后,译者才被推到中心,其主体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实质性地凸显。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的解释
专捡购物纸条挖信息 百货店进啥都好销
作者:杜生梅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货店  信息  购物  《红楼梦》  《牡丹亭》  林黛玉   
描述:这是一个太深的问题,足可以让经营者研悟一生,这里,我们仅略谈一二,抛砖引玉……《红楼梦》中,有一段林黛玉欣赏《牡丹亭》的描述:一日黛玉走到梨香院墙外,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听了,十分感
剧坛信息
作者:甘霖  来源:戏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坛  剧目  宁波市  新世纪  访问演出  南京市  《牡丹亭》  《西厢记》  剧团  《张协状元》 
描述:剧坛信息
动态·信息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庚  昆山腔  大学改革  戏曲艺术  昆剧之衰  戏曲现代化  《牡丹亭》  话剧  学术传统  戏剧理论 
描述:纪念张庚 研究张庚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于2003年9月27日逝世。基于他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北京组织了“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文艺研究》2004年第2期辟专栏推出一组“张庚戏剧理论研究专题”文章。
“青春版”《牡丹亭》——戏曲现代化的选择
作者:陈立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现代化  《牡丹亭》  文化生态环境  青春  文化环境  戏曲改革 
描述:当我们谈论戏曲现代化时,总会涉及区别于古典文化环境中的一种新的、现代意义的文化生态。在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中,戏曲改革(亦即戏曲现代化)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中国戏曲所根植的环境是
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
作者:蒋骁华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  翻译适应选择  “三维”转换  “三维”转换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英译 
描述:C.Birch、汪榕培、张光前的三个英语《牡丹亭》全译本各有特色。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三译本。研究显示:Birch译文在文化维及交际维的第三层面较多适应原文;汪榕培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