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描述:文化包括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牡丹亭—庆艺术展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5月23日,“牡丹亭”—庆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一场戏曲艺术家的着装表演开场,并同时呈现了古代与现代两位妙龄少女的情窦初开的一系列状态,一种懵懂,一种情怀。
牡丹亭:庆艺术展
作者:奈西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展  戏曲艺术  表演  美术馆  着装  展览  古代  现代  状态 
描述:5月23日,"牡丹亭"——庆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一场戏曲艺术家的着装表演开场,并同时呈现了古代与现代两位妙龄少女的情窦初开的一系列状态,一种懵懂,一种情怀。无论是表演还是画作都深刻诠释
先生
作者:王洪波  来源:普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中国传统文化  牡丹亭  昆曲  小说  中华文明  大陆  气场  复兴  现代 
描述:最早接触白先勇是读他的小说,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批台湾作家的作品涌进来,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先生的作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这些小说让我一拿起就再也放不下,其中仿佛有一种东西紧紧抓住了我,魂跟了进去……一开始,窃以为这种文字是一帮国民党遗
读中国戏文本的随想
作者:宁宗一  来源:津图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文本  中国戏曲  《牡丹亭》  鬼魂  传奇剧  《聊斋志异》  创作实践  戏曲艺术  文化 
描述:读中国戏文本的随想宁宗一在结束一重生命,人会进入怎样一种时空,进入怎样一种境界?对此,历来有天上、地下的传说,也因此有许许多多关于天上、地下的艺术品。鬼魂正是人类惊人想象力的创造。而且文化也成了
读《〈宋定伯捉〉两题》
作者:李延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具体意义  人物形象  同音同形词  《牡丹亭》  典型环境  社会环境  抽象意义  本质论  同一律  搜神记 
描述:读《〈宋定伯捉〉两题》贵州/李延明如何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上宋桂奇同志的文章,觉得很有必要把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一是希望引起老师们重视,二是
说文学作品中的“”——兼评陈树荣的《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说明,以狐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平集》列传考证
作者:王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典文献  五朝史书  平集》  列传考证 
描述:平集》列传考证
庆新作再叙《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艺术家庆近日在京举办“牡丹亭”艺术展,通过不同的媒介,共同呈现出一个多视角的《牡丹亭》。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庆便明显地开始将他的创作融入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体系
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时尚北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中国元素  绘画  艺术家  创作  老师  古今  昆曲  琵琶 
描述: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