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花开的声音——从《爱,是不能忘记的》等几部作品中品真爱
-
作者:刘浩 刘颖 来源:才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真爱 作品 新写实小说 杜丽娘 红楼梦 忘记 牡丹亭 精神境界 张洁
-
描述:悲剧,无一不记载着人们探求真爱的足迹。在当代女
-
改编经典远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粤剧《金石牡丹亭》观后有感
-
作者:何花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金石 粤剧 想象 改编 影剧院 杜丽娘 内涵
-
描述:丹亭》的最大内涵不只是"情",而是借写情来写"人摆脱束缚的渴望",多情敏感的杜丽娘却被礼教封闭在暗淡无光的世界里,"手不许把秋千索拿,
-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柳 梅柳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
戏曲《牡丹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中,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
孟称舜《娇红记》真情的内涵:与《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李春艳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娇红记 晚明 晚明 主情 主情 现实 现实
-
描述:孟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特定的时代环境影响。因此,它是晚明文学中主情思潮河流中激起的一朵关注现实的美丽浪花。
-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太行山区 《太平寰宇记》 教化功能 戏曲艺术 先王作乐 戏台 竹林七贤 士大夫 民间戏曲
-
描述: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乐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
-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
作者:叶树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情 情
-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它们相互依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国戏曲链条式发展的格局。
-
临川先生文集
-
作者: 宋 王安石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 中国 北京 选集
-
描述:临川先生文集
-
云中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Photoshop 摄影技术 视觉元素 绘图软件 作品 秦皇岛 中国
-
描述: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所以水,云和潮汐是她很喜欢用的视觉元素。
-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