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隆平集》的文献学价值
作者:熊伟华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平集》  《隆平集》  文献学  文献学  价值  价值 
描述:《隆平集》是一部记载北宋太祖至英宗五朝史事的史籍,作为现存唯一一部北宋人所撰的北宋前期史,在史料、校勘、考证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
《牡丹亭》的接受评价与其经典地位的确立
作者:汪超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评价  评价  经典地位  经典地位 
描述:《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经典作品,为明清文人接受认可并推重鼓吹,主要体现在:于"临川四梦"内部脱颖而出、与正统经典相提并论、"奇书"与"才子书"的双重标举。这些阐扬与标举最终确立了《牡丹亭》的经典地位。
美国观众评价《牡丹亭》太美了
作者:李文云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美国  评价  观众  加州大学  洛杉矶  朱丽叶  罗密欧 
描述: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晚,洛杉矶加州大学若伊斯大剧院前格外热闹。人们怀着兴奋、好奇、期待的心情,早早地从城市的四面八方驱车向这里聚拢,等待着去欣赏一场来自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当晚1800个座位的大剧院座无虚席。
追寻情感 论传统戏剧的情感动力及其现代生存价值
作者:胡宇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情感动力  价值  《牡丹亭》  动力作用  剧本创作  创作观念  《曲律》 
描述:诗缘情戏缘情中国传统戏剧十分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在剧本创作方面,历来都有详尽论述,并视其为艺术的量
论臧懋循改本《还魂记》
作者:赵天为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臧懋循  改订  评价 
描述:》的场上搬演提供了条件 ,对此应作出公允的评价
论《六十种曲》所收硕园改本《牡丹亭》
作者:马衍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六十种曲》  硕园改本  特色  价值 
描述:台演出。文人大多对改本持否定态度,有些批评还相当尖锐。硕园改本以删和调整为主,同时精心设计,以突出主线,使情节更为紧凑,宾白更具生活化和口语化,且尽可能保留、凸显汤氏原作“意趣”。硕园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明末最重要的传奇选本———毛晋编选的《六十种曲》,选录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将硕园改本《牡丹亭》收入,其原因当与此有关。
关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问题
作者:李独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问题
《牡丹亭》价值几许?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价值几许?
《牡丹亭》作者的价值判断
作者:刘啸  来源:飞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牡丹亭》作者的价值观汤显祖曾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至情是一种可以超越生死的男女之情,一种人的正常情欲。他对这种情欲
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
作者:邵桂兰 王建高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价值取向  戏剧情节  《牡丹亭》  剧作者  女主人公  杜丽娘  人物性格  性格特征  观众  情节发展 
描述: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邵桂兰,王建高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埃·史雷格尔曾精辟地指出,"若使观众与剧中人同忧同喜,只有通过激发感情才能达到目的。没有感情的情节不是情节。"①可见,我们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