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生命的感性存在:从《牡丹亭》中几个人物的残缺性谈起
-
作者:李双芹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残缺性 残缺性
-
描述:印证 ,共塑了一个精神残缺的人物形象。从杜宝、陈最良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空缺 ;而从杜丽娘追寻本真生命的历程中 ,我们看到的则是汤显祖回归感性存在的生命理想。
-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
作者:张嘉欐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
描述: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上下本的剧情设计。
-
读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后
-
作者:思英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人物 人物
-
描述:读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后
-
《牡丹亭》与当代戏剧的舞台生命
-
作者:苏涵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演 国际舞 上海昆剧团 演出 舞台 《牡丹亭》 戏剧 当代 生命 先锋
-
描述:20世纪末,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整体”《牡丹亭》,旅美中国导演陈士曾执导的全体《牡丹亭》,美国先锋导演彼得·塞勒斯执导的三合一《牡丹亭》,在国际舞台上各逞风采,曾经搅起一场意义特殊的《牡丹亭》热。
-
形神兼备 演活人物:浅谈我所塑造的大金番使一角
-
作者:方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神兼备 人物 《牡丹亭》 美籍华人 著名作家 两岸三地 江苏省 艺术家
-
描述:由美籍华人、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制作,由两岸三地艺术家及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打造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中,在海内外共巡演了一百六十多场。每场演出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得
-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分析 风情 人物 至情 《西厢记》 中国戏曲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自汤显祖创作之后就南北传唱,时人有其令<两厢记>色减之说.近几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又引起了大家对昆曲欣赏的热潮.<牡丹亭>中杜柳两人的情让人感叹,使无数少男少女心旌荡漾.他们两人的爱情至今传唱,杜丽娘的形象更是打动了万千人的心.
-
“以情悟道”开启走向人物心锁的金钥匙:浅谈李云导演《阳光女
-
作者:杨淑霞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悟道 金钥匙 《牡丹亭》 女工 阳光 导演 人物 《红楼梦》
-
描述:“情”字眷顾,我把“以情悟道”,视为开启我走向人物心锁的一把金钥匙。
-
媚眼如丝
-
作者:玻璃沐沐 来源: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昆曲 放下 戏曲 内心 牡丹亭 生活 老师 工作 游园
-
描述:当我从藤萝变成木棉,不再希图攀附,凡事只靠自己,睥睨叱咤,气势万千,他却因陌生而渐行渐远。我在最失意的时候,放下一切,去学了戏,是遵循内心的指引,也是为了自救。小时候,我曾经憧憬过戏台上的
-
金钱与权势下的爱情——新编京剧《杜十娘》李甲人物表演心得
-
作者:靳学斌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十娘》 李甲 心得 表演 人物 京剧 新编 权势 金钱 爱情故事 《牡丹亭》 外国电影 朱丽叶 罗密欧 典型性 普遍性
-
描述:金钱与权势下的爱情——新编京剧《杜十娘》李甲人物表演心得
-
他勾勒出了我们难以忘却的时代──读俞明《故雨新知》
-
作者:陈四益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随笔散文 新知 《牡丹亭》 上灯时分 《大公报》 文化的传承 纪实文学 涉笔成趣 普通话 饱学之士
-
描述:他勾勒出了我们难以忘却的时代──读俞明《故雨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