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4)
报纸(236)
图书(23)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1)
地方文献 (71)
地方风物 (11)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5)
2013(39)
2011(50)
1999(3)
1998(7)
1988(9)
1985(6)
1982(9)
1980(1)
1978(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6)
中国戏剧(6)
扬子晚报(3)
时代文学(2)
农家致富(1)
诗刊(1)
中学语文教学(1)
品牌与标准化(1)
林业科技通讯(1)
国外林业(1)
含苞待放的兰花——记“杜丽娘”张志
作者:鸣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省  观众  杜丽娘  昆曲  兰花  牡丹亭  传习所  游园  周年纪念  苏州 
描述:丽娘。《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折,该说是昆曲闺门旦的“经典剧目”了。经过多少艺术家,特别是梅兰芳大师的精心琢磨之后,一般演员再来演这出戏往往很不容易“讨好”,而张志的演出却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关于
作者:刘法绥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乔  《渔洋诗话》  《太平寰宇记》  曹操  三国志  抗战时期  潜山县 
描述:高中语文第六册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之“乔”,注释是“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这恐怕是沿袭了俗见,在史籍上并无根据。东汉末年确有桥(或作乔)玄、大乔、乔其人。但是,大、乔却不大
荷”献艺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天,苏州市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正式启动2012年“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苏州市荷实验艺术团的166名小学生用自己精彩的表演,为欢乐的寒假吹响前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设计  粤剧艺术  《宝莲灯》  《紫钗记》  《十三妹》  《六月雪》  表演专业  设计作品 
描述:1990年毕业于广东粤尉学校表演专业 1990年在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工作 1999年拜广东粤剧院的服装设计丘雪梅为师,学习戏曲服装设计。2005年至今担任广东粤剧青年团服装设计。主要服装设计作品包括:《宝莲灯》、《紫钗记》、《秦宫冷月》、《十三妹》、《六月雪》、《放裴》、
玉新琢
作者:沈昳丽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杨玉环  崔莺莺  爱情  女主角  杜丽娘  唐明皇  心灵 
描述:一、百般作弄,以此验证他对自己的爱情。
拂记》批评接受研究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拂记》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拂记》(以下简称《》)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
蔡正在艺术上的新发展
作者:野鹤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专长  新发展  发展前途  长生殿  角色  牡丹亭  唐明皇  柳梦梅  幸福生活 
描述:的赵寵和李保童,《占花魁》的秦钟等,都給我們以很好的印象。但这些角色大都是正面人物,而且比較拘謹老实,这对
《娇记》研究二题
作者:丁烨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记》  通俗类书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本文将七种明代通俗类书中的《娇记》小说分成三个 系统,并梳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娇记》的“反封建”说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并将孟称舜的《娇记》与《西厢记》、《牡丹亭》作了比较。
梅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楼亭之间:相遇的不只是“古典”:芭蕾舞剧《牡丹亭》与《梦
作者:尹建宏  来源:舞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创作  创作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  盘点  盘点  红楼  红楼  古典  古典  中央芭蕾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 
描述:由戏曲形式演绎的传统,用芭蕾的语汇来解读经典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