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9)
图书(35)
报纸(7)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2)
地方文献 (28)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23)
2011(13)
2009(13)
2008(17)
2007(16)
2006(13)
2002(6)
1999(18)
1997(14)
1996(11)
按来源分组
江海学刊(2)
龙门阵(1)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
中学政史地(初中历史)(1)
百科知识(1)
南都学坛(1)
百色学院学报(1)
现代特殊教育(1)
科学大观园(1)
教育杂志(1)
几部中国古代爱情戏剧内容之比较
作者:文加典  来源: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剧内容  中国古代  反封建礼教  李香君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戏  自由婚姻  柳梦梅 
描述:几部中国古代爱情戏剧内容之比较
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中的春秋意识
作者:李奉戬 刘玉新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文学  中国古代  性禁忌  季节背景  《牡丹亭》  《红楼梦》  爱情故事  《娇红记》  爱情剧  《西厢记》 
描述: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中的春秋意识李奉戬,刘玉新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曾指出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着偏重春秋两季的事实。①其实,不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如此,在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中,特别是爱情文学中,春、秋二季也是常用
江苏古籍出版社即将推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作者:暂无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大名剧  中国古代  古籍出版  中国古典戏剧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长生殿》  民族文化遗产  群众基础 
描述:江苏古籍出版社即将推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与希腊古典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戏剧。在8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剧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
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自学考试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史  中国古代  杜丽娘  2001年  江西诗派  《牡丹亭》  长篇小说  爱情故事  柳梦梅 
描述: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论《牡丹亭》中的神话意象
作者:庞钦月  来源:才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神仙  神兽  仙境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又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神话意象的运用对作品思想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从神仙意象、神兽意象和仙境意象对于《牡丹亭》中
梦断女性神话——重读《牡丹亭》
作者:吴毓鸣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人体结构  人体结构  英雄的消谴  英雄的消谴  女性自传  女性自传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被视为反道学的经典,受到离经叛道者的推崇。杜丽娘成为几代女性追求的楷模。今天,以当代女性的眼光回望,穿越历史解构的合理性和当然性,对杜丽娘的喜剧命运进行女性的思考。
再生信仰与西王母神话: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神话原型及《牡丹
作者:陈劲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再生信仰  再生信仰  农耕信仰  农耕信仰  西王母神话  西王母神话 
描述:,还原其背后蕴含的神话原型及巫傩意味,并对《牡丹亭》主题作进一步探讨。
昆山,一个有戏的地方
作者:蒋全海  来源:词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  牡丹亭  地方  神话  舞蹈  三弦  曲牌  指尖  缠绕  游园 
描述:说蹊跷,比神话还要蹊跷,道美妙,比天籁更加美妙。弄一把三弦,指尖上面炫舞蹈,玩一支昆笛,六孔翻出七门调。披一袭白衣碎花,轻柔好似云中飘,唱一出游园惊梦,曲牌是那皂罗袍。牡丹亭,从前朝上演到今朝,惊世
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作者:孙虹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戏剧  悲剧结局  《西厢记》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  《牡丹亭》  中国悲剧  悲剧主角  圆形结构 
描述: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论道教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响
作者:张玉芹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道教影响  善恶报应  灵魂不灭  《牡丹亭》  《老子》  《太平经》  神创论  《琵琶记》  佛教 
描述:论道教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响张玉芹一提起道教,就容易使人想起隐居深山、避世洞天、烧丹炼汞、修持内养的道家方士之流,似乎他们与笙歌喧阗、粉墨登场的戏剧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道教对中国古代戏剧之影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