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3)
报纸(92)
学位论文(29)
图书(11)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7)
地方文献 (72)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6)
非遗保护 (5)
按年份分组
2014(56)
2012(45)
2011(36)
2010(30)
2009(22)
2006(9)
2003(4)
1998(5)
1997(5)
1946(1)
按来源分组
陇东报(6)
宁波日报(2)
新世纪图书馆(1)
美术之友(1)
宝钢日报(1)
海峡导报(1)
北京青年报(1)
马鞍山日报(1)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1)
文物(1)
“对比”的音乐节(
作者:周凡夫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比”  音乐节  《紫钗记》  中国戏曲  粤剧  演出  “看”  折子戏 
描述:精华粤剧导赏出色演出过长 第二周两场演出都是“看”的演出,首先看的是“精华版”粤剧(10月16日),名编剧家唐涤生两出粤剧代表作《双仙拜月亭》和《紫钗记》的折子戏,作为中国戏曲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广东大戏,论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但《双》、《紫》二剧则仍是今日粤剧舞台上不时都会上演的“热门”剧目;
《牡丹亭》“走读”团归来 “书立方”主题活动第二节圆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走读”团成员在汤显祖墓前听当地章教授讲解。 晶报讯(记者 焦守林/文 蓝军/图)昨晚,晶报“书立方”主题活动的探访之旅成员顺利走完全程返回深圳,这标志着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晶报社联合推出的“书立方”活动第二环节圆满结束。参与探访之旅的姜丰表示,探访之后,有了重新续写《牡丹亭》的意念。
同治广昌县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同治广昌县志
王临川集
作者:  王安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王临川集
传播学视野的《牡丹亭》
作者:陈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文本传播  文本传播  舞台传播  舞台传播  评点传播  评点传播  闺阁传播  闺阁传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显祖是促进《牡丹亭》文本传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突出至情思想。明清时期《牡丹亭》的众多版本和改编本,说明了《牡丹亭》文本传播之繁荣,受欢迎之广泛。 第二章是“《牡丹亭》的舞台传播”的研究。众多剧种将《牡丹亭》搬演舞台,比如宜黄腔、调腔、新腔、皮黄腔、豫剧、昆曲等;当时很多名伶传唱《牡丹亭》,比如宜伶、戏班名伶、女戏家伶等等。舞台上的《牡丹亭》,流芳溢彩,迤逦而来,满足士大夫阶层和平民阶层的不同的精神需求,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消费方式。 第三章是“《牡丹亭》的文人评点传播”的研究。对《牡丹亭》进行评点的文人主要有汤显祖的好友及文人戏曲家。他们的评点方式多样,比如序跋、眉批、题词、题诗、整本评点、论著评点等等。这些评点有的恰如其分地解释了作品和作者,有的对读者起到正面或负面的导向作用,有的推广了作品,有的借作品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等。评点者主要对至情主题、戏中人物、文辞曲调和关目等作出评点,使得读者更易了解作品和作者,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有新的内涵。 第四章是“《牡丹亭》的闺阁传播”的研究。明清女子有机会展现她们的才能,产生了自我意识,一些闺阁知识女性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幸福、自由和权利。闺阁女性阅读《牡丹亭》或出于情感的需要,或出于对爱情的渴望,或出于对婚姻的自主,用生命来体悟《牡丹亭》。这是《牡丹亭》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女性和作品相得益彰,互为衬托,《牡丹亭》为她们 提供了精神慰藉,她们为《牡丹亭》铺设了一道姹紫嫣红的风景线。 第五章是“《牡丹亭》的现代传播:青春版”的研究。白先勇先生 编排的《牡丹亭》引起了传播狂欢,成为《牡丹亭》乃至昆曲史上最著名的文化 事件。青春版《牡丹亭》在商业演出和校园巡演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票房 和口碑上获得了双丰收。白先勇先生编排的《牡丹亭》为美丽的古典和青春的现 代架起了桥梁。白先勇先生坚持青春版的“正宗,正统,正派”,只删不改,综 合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保障。青春版《牡 丹亭》的成功,说明古典名剧在当代是可以引领文化潮流,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 力。 在传播学视野里研究《牡丹亭》,为《牡丹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 的方法,反过来也促进了《牡丹亭》的传播。
牡丹亭赏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距离《牡丹亭》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多样的新兴现代艺术,既然称之为艺术,美固然是美的,但却多了些匠气,少了些许精雕细琢的灵气…… 晓祁 从《红楼梦》里林黛玉无意中对出 “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词句开始,我便知道有《牡丹亭》这样一曲令古人都如痴如醉的昆腔名剧,再次被她吸引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
《牡丹亭》唱响400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制度。高举反封建思想大旗的《牡丹亭》,如浴火重生的金凤凰,翱翔得更高更远,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从此,《牡丹亭》的演出场面更加壮观,演出艺术更加高雅,演出剧种更加多样,而且这种势头还如日中天,方兴未艾,盛演不衰的喜人局面不知要绵延到何世何年! 大师加盟
《牡丹亭》的尚方宝剑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的尚方宝剑
牡丹亭牡丹盛开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牡丹盛开
牡丹亭 牡丹盛开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 牡丹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