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人物
作者:周锡山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人物
回归生命的感性存在:从《牡丹亭》中几个人物的残缺性谈起
作者:李双芹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残缺性  残缺性 
描述:印证 ,共塑了一个精神残缺的人物形象。从杜宝、陈最良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空缺 ;而从杜丽娘追寻本真生命的历程中 ,我们看到的则是汤显祖回归感性存在的生命理想。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作者:张嘉欐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描述: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
兰州牡丹亭
作者:严森林  来源:兰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山岗坡上的牡丹亭 兰州人爱梨花,更爱牡丹。在白塔山、动物园、金天观、宁卧庄宾馆,还有榆中乡下,都有成片的牡丹花树。兰州人又爱建亭,但凡在牡丹花繁树茂的地方,往往都有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描写
作者:阙真  来源:学海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境描写  梦境描写  心理展示  心理展示  生命意义  生命意义 
描述:家对生命意义的关怀。一方面把走进梦境视为步入新生命 ,一方面把梦中自然情欲的描写作为一种自我本质力量外化的人生要求和冲动来表现 ,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其主张“至情”论有关。
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陶慕宁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还魂记》  《还魂记》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观众  观众     
描述:本文从汤玉茗《还魂记》到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与观众、《牡丹亭》与情三方面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人物杜丽娘的女性研究
作者:蓝玉琴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女性意识自觉  父权结构  女性主体 
描述:說行動來說明劇中父權思想的特徵,分析情節中所呈現的性別意涵,進而指出《牡丹亭》劇中確實呈現出一個典型的父權結構社會。第三章論述杜麗娘內在的女性意識之萌發與成長歷程。杜麗娘在劇中所表現的言說行動或抉擇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分析  风情  人物  至情  《西厢记》  中国戏曲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自汤显祖创作之后就南北传唱,时人有其令<两厢记>色减之说.近几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又引起了大家对昆曲欣赏的热潮.<牡丹亭>中杜柳两人的情让人感叹,使无数少男少女
杜丽娘情缘境:[《牡丹亭》]
作者:陈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中国  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则是让“想中缘”在特殊环境下得到具象表现.“想中缘”在现实中将有何种遭遇?是为“浊世缘”的第三部曲.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描述: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