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
《牡丹亭》的接受研究与“心”“理”学之争
-
作者:王妍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理学 阳明心学 儒学理想复归
-
描述:坛思潮的演变.
-
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以《牡丹亭》《玉玦记》
-
作者:赵雅琴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戏曲 女性形象 理学 男权主义
-
描述:同的方式昭示了剧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但都与明代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关联。
-
《牡丹亭》原型解析
-
作者:孔刃非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原型 原型 解析 解析 理学 理学 断井颓垣 断井颓垣
-
描述:图,系统把握作品的创作思想。
-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
《牡丹亭》“惊梦”难句解
-
作者:金志仁 来源:语文园地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惊梦”难句解
-
试论理学对《牡丹亭》中爱情观的影响
-
作者:贾力萌 鞠小勇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礼教 爱情礼教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小说 小说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标杆,它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形成这种特色,与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时代风气有重要联系。《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传统昆剧的“神品”和观众的层次-为“曲高和寡”进一解
-
作者:胡忌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昆剧 艺术精品 戏剧作品 观众 古典艺术 万历年间 评论 《牡丹亭》 演员
-
描述:(一)小引 我国古典艺术中的书、画,往往标举某些难以企及的艺术精品为“神品”,而为后代行家所公认。古典戏剧作品中称之为“神品”的,大家熟知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吕天成的《曲品》。《曲品》著录“旧传奇”多种,但品题为“神品”的,仅有《琵琶记》和《拜月亭》两种。其于《琵琶记》下有一段评论:
-
《林黛玉进贾府》读解思路探析
-
作者:焦喜爱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探析 贾宝玉 《红楼梦》 引导学生 《四书》 深层问题 《牡丹亭》 评价结果 教师
-
描述:《林黛玉进贾府》读解思路探析兰州一中焦喜爱语文教学要把每堂课都变得饶有兴味,依我之见,主要取决于教师“导”得如何。而“导”得好坏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课前“琢磨”的功夫如何,是否确定了一条明晰、简练、最能
-
绽放在理学藩篱外的一株纯净之花——《牡丹亭》春香形象文化探析
-
作者:李彩霞 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人性“真”美 人性“真”美 启蒙理想 启蒙理想
-
描述: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她与剧中人物丽娘相互呼应,成为作品中另一个理想角色。她身上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剧中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作家启蒙思想的另一个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