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41)
期刊文章(4773)
会议论文(83)
图书(17)
学位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236)
地方文献 (52)
地方风物 (21)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5502)
2013(215)
2011(291)
2008(256)
2001(166)
1999(121)
1995(129)
1992(66)
1989(106)
1985(95)
按来源分组
现代快报(24)
黑龙江晨报(16)
文学报(9)
文学遗产(6)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3)
剧本(2)
上海经济研究(1)
诗经研究丛刊(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白先勇称《牡丹亭》是艳情史诗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娱/综艺·影视 2004年10月22日 青春版将连演三天 白先勇称《牡丹亭》是艳情史诗 图为《牡丹亭》首场演出剧照。 本报记者李贵明摄 本报讯(记者刘子龙)昨天
花园:戏曲想像的异
作者:周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花园  古典戏曲  乌托邦  爱情戏  现实世界  心理空间  文化空间  超现实  心理情感  《牡丹亭》 
描述:空间的格局与特定心理情感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最后,它是社会文化空间、传统与制度生产的幻象空间,它在现实之中又超越现实之外,是沟通并跨越现实与梦幻、生与死的界限的“想像原野”。
意梦幻,震聋发聩-谈《牡丹亭》《邯郸记》的梦幻艺术
作者:唐云坤  来源:影剧新作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意梦幻,震聋发聩-谈《牡丹亭》《邯郸记》的梦幻艺术
论《牡丹亭》在明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李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传播  接受 
描述:品的传播接受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适宜的历史情境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王学左派的兴起为《牡丹亭》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而颇为盛行的娱乐风气及戏曲地位
现代“戏台”上演《牡丹亭》
作者:田超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现代“戏台”上,演员唱起开台戏《牡丹亭》。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8月10日,由当代艺术家陈志光创作的大型艺术装置“戏台”揭开神秘面纱,首次上演了开台戏昆曲《牡丹亭》片段。来自北昆的青年
都庞岭考
作者:祝鹏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都庞岭  五岭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桂阳县  所知  岭南  广东省  湖南省  南平 
描述:三岭是都庞岭,不是萌渚岭。对照现在的地图,在广东省连县西北,和湖南省接界处的方山,才是古时的都庞岭。既然古今不同,需要论证如下:
井陉驿道
作者:吴学甫  来源:档案天地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驿道  井陉县  天门  核桃园  《说文解字》  太行山  《太平寰宇记》  明清时期  太行八陉  大清邮政 
描述:井陉驿道
《牡丹亭》续探考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续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不陈旧 新不离本
作者:秦华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不陈旧 新不离本
暨阳县治考
作者:刘振南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暨阳县  《太平寰宇记》  《江阴县志》  《江阴市志》  江阴地区  地方志  考证  地理位置  县治 
描述: 晋代所置暨阳县治究竟位于何处?《沙洲县志》未作具体说明(张家港市前身为沙洲县)。新编《江阴市志》则直书为:“即今长寿莫城”,仅在地脚用小字注云:“旧志一说在杨舍”。近一年来,笔者围绕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资料,进行了一些思考,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