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喜难辩的《牡丹亭》
-
作者:林立兵 来源:南京炮兵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悲喜难辩的《牡丹亭》
-
江西省 临川县志 (九)
-
作者: 清 童范偐等修 陈羌龄等篡 来源: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江西省 临川县志 (九)
-
守与变:传统戏曲的“创新”之辩
-
作者:秦岭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牡丹亭 昆曲 京剧 戏曲艺术 表现形式 创新 观众 新尝试 艺术价值
-
描述:论,并指出媒体“观戏者角度”评论缺失;到报纸刊登文章,直指史依弘由梅派青衣跨界出演昆曲闺门旦“昆味儿不正”、“随心所欲”,受到蔡正仁、张静娴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的“严厉批评”;再到史依弘的“火爆”回应,称“没有争议,我演它干吗”,“我们态度很严谨”;乃至微博上节目主持人曹可凡那句“不要充当指手画脚的‘恶婆婆’,自己固守一方,也不让他人前进半步”的争议性发言——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深入,《2012牡丹亭》已不仅仅是在艺术创新上饱受争议,所有名人对该剧的评论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昆曲艺术理论的大讨论。而这场原本以传统戏曲“创新”为论争焦点的艺术批评,也终于“走向了艺术之外”,俨然上升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这一点,恐怕是这场“时尚化创新演出”的始作俑者史依弘自己也不曾料想到的。
-
庄浪河为汉代逆水而非涧水辩
-
作者:刘满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书地理志补注》 金城郡 涧水 发源地 《太平寰宇记》 杨守敬 《水经注疏》 再谈 《元和郡县图志》 大通河
-
描述::庄浪河到底是汉代的逆水,还是涧水。因此,本文就《再谈位置》提出的问题,对逆水、涧水的源流谈一点个人意见,请专家和读者教正。
-
《牡丹亭》中石道姑形象略辩
-
作者:黄德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中石道姑形象略辩
-
九朝会里的魏晋风
-
作者:马超 来源:商业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科举制度 中国文化 协调关系 商业活动 苏州园林 文化现象 牡丹亭 文化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描述:会馆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大概是在明清两朝定都北京之时,为了满足赶考学子的食宿问题以及京城各工商团体协调关系,联络感情而形成。因此,它成为了当时各界人士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留下了许多名人足迹。应该说,北京
-
九畹灵根“北西厢”
-
作者:胡明明 张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非物质遗产 《长生殿》 桃花扇 代表作 剧院 江苏省 昆曲
-
描述: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评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个日子,如吹皱一池春水,先是苏州昆剧院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的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是江苏省昆剧院白骨青灰长艾
-
《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元年五月甲申日注文辩析
-
作者:许沛藻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文 李焘 继迁 《续资治通鉴长编》 遗嘱 辩析 安抚使 附益 考辨 《隆平集》
-
描述:了该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史家所注目。但流传至今,《长编》书中羼入了不少后人附益的内容,其附益部分,均以“注文”形式保留于现存的《长编》之中,因此,使用《长编》时,正确区分李焘原注与后人增益的注文,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暖红室汇刻临川四梦之一 重图汇校牡丹亭还魂记 九
-
作者: 明 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暖红室汇刻临川四梦之一 重图汇校牡丹亭还魂记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