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牡丹亭》命里注定三生缘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从小爱戏,常常为着心中一段痴迷生出许多遗憾。譬如毕竟不能日日里管弦笙歌,每每戏散曲终时,怅惘就开始缭绕在心,排遣不去。不记得在多大年纪,偶尔见到几幅昆曲人物画,形散意在,寥寥几笔疏淡线条:杜丽娘梦断时分那一霎迷离娇嗔;小尼姑寂寞青灯下心不在焉的冥思情态;林冲一身夜行装束的悲怆无奈;李香君飞扬着水袖向
-
白先勇携新版《牡丹亭》再回北大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经海内外巡回演出一年之后,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再度携“青春版”《牡丹亭》回北大公演。这出现代版的传统昆曲剧将于4月18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
一年前,青春《牡丹亭》在北大首演获得空前成功。据在场观众说,北大首演期间座无虚席,破例加凳。三天九个小时的连续演出,中间无一人离席,甚至有人在北大看过之后,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走进武汉校园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武汉4月2日电(记者甘丽华)用青春的故事来吸引青春的人,4月3日~5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将在武汉大学足本演出,连演3天9小时。所有演出门票免费发放给大学生观众。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由台湾作家白先勇改编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分上(梦中情)、中(人鬼情)、下(人间情)三本,将现代人的审美
-
《牡丹亭》旧曲新唱寻找青春传承
-
作者:林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上三生路,一往情深逾死生。幸有才人椽作笔,死生至爱遂鸳盟”。日前,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刚刚在上海舞台圆满落幕,自称“昆曲义工”的作家白先勇在复旦大学百年庆典之际开设了昆曲讲座。 $$ “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勇主持制作,联合大陆、香港、台湾的80多位艺术家携手打造。冠以“青春版”之名,
-
昆曲重生靠《十五贯》还是《牡丹亭》
-
作者:王会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5月17日,全国政协京昆室举行了“名家名段演唱会”,纪念昆曲《十五贯》晋京50周年暨联合国授予昆曲“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5周年。$$《十五贯》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50年前这一出戏救活了昆曲这个剧种。1956年,在昆曲艺术处于泯灭的边缘之际,浙江国风苏剧团进京演出《十五贯》
-
中芭:Workshop与《牡丹亭》比翼双飞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芭蕾舞剧《牡丹亭》剧照
本报记者胡芳
4月23日、24日,中央芭蕾舞团将在北京天桥剧场进行《第二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的演出。此外,近期,中央芭蕾舞团也在对《牡丹亭》做较大调整,准备8月中旬参加英国爱丁堡艺术节。
中芭再办芭蕾工作坊
在国外,Workshop是戏剧、舞蹈等领域非常流行的艺
-
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亮相纽约大都会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新华社消息(记者张川石 张英骜)古朴的凉亭、雅致的院落、潺潺的流水、摇曳的树影……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不再是人们业已习惯的镜框式舞台剧。由谭盾指导的昆曲《牡丹亭》11月30日晚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园林阿斯特庭院对公众首演,让美国观众尽享曲景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盛宴。
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以实
-
“浙昆”赴香港演出《牡丹亭》、《西园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应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邀请,浙江昆剧团日前赴香港演出昆曲名剧《牡丹亭》、《西园记》和一台折子戏专场,并举办3场讲座。参加这次演出的是“浙昆”秀字辈和万字辈的中、青年演员。
3场讲座由程伟兵、朱为总、杨昆分别主讲《戏曲人物脸谱运用》、《从戏曲结构舞台性谈昆曲欣赏》和《昆曲旦行表演谈》。
-
厅堂版《牡丹亭》探索戏曲商业化运营模式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厅堂版《牡丹亭》在皇家粮仓演出
本报记者 苏丹丹
近日,为纪念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北京皇家粮仓驻演600场,主办方普罗艺术在北京举行了一系列昆曲演出活动,引起各界关注。自2007年首演以来,5年间演出逾600场,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被认为是传统戏曲在市场化运作
-
厅堂版《牡丹亭》600场纪念活动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苏丹丹)11月16日至18日,由普罗艺术主办的“2012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暨厅堂版《牡丹亭》600场纪念”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在此次系列活动中,侯少奎、计镇华、梁谷音、石小梅等10位昆曲艺术家首次同台表演,于11月16日、17日两晚分别在皇家粮仓和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献上各自拿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