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看中西生死观
-
作者:周园园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生死观 生死观
-
描述: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
试论《牡丹亭》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
-
作者:姜广强 来源: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理 情理 冲突 冲突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
描述:本文围绕汤显祖《牡丹亭》中情与理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性问题,探讨了发生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这一冲突在该剧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中的种种体现,从而揭示出《牡丹亭》所具有的时代悲剧意义。
-
试论《倩女离魂》与《西厢记》、《牡丹亭》的传承关系
-
作者:宋佳东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 冲突 冲突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传承关系 传承关系
-
描述:在中国古代戏剧中,《西厢记》、《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均以爱情为主题,并表达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这三部戏中,《倩女离魂》无论在思想、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手段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部戏
-
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
-
作者:刘海燕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闺门旦 闺门旦 发音用嗓 发音用嗓 咬字行腔 咬字行腔 气息运用 气息运用 曲情表达 曲情表达
-
描述:本文以昆曲经典《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学习闺门旦唱腔过程中的体会,探索演唱艺术的特点。昆曲作为古老的声乐艺术,有着丰富的理论著述和演唱经验,这对丰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手段
-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
作者:张雪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选本
-
描述:《牡丹亭》在评点家、改编者、选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传奇文学语言结构自身内部规范的制定、修正和完善,实现从案头走向场上的独特历程。 绪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牡丹亭》评改选本的研究概况,总结其贡献
-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
-
唱不尽的牡丹亭——我所认识的闫平
-
作者:潘力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闫平 《青庄稼》 牡丹亭 绘画
-
描述:至今依然记得初识闫平时第一次走进她的画室,被扑面而来的姹紫嫣红所震慑时的心跳。那时她正沉浸在《青庄稼》的蓝天绿地里.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以想象看上去如一汪秀水般柔弱的她竟有如此气度驾驭那些巨大的画幅和奔腾的笔触。[第一段]
-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
作者:刘松来 乐帧益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主题 文化渊源
-
描述:本文从历史文化的维度系统梳理《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轨迹,力图阐明“至情”主题的渊源有自和历史悠久,并揭示《牡丹亭》中这一主题超越同类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哲学意蕴,从而为人们解读《牡丹亭
-
再议《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
-
作者:马迪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本文将从三方面来分析杜宝这个角色:一是杜宝为官的政绩,二是他带兵作战的成果,三是他作为父亲的表现。希望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能为杜宝"正身",还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
谁的游园惊了谁的梦:听昆曲《牡丹亭》
-
作者:张一凡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古老的剧种昆曲是否还能带给人古典的审美感受,还是说已经渐渐被人淡忘。昆曲《牡丹亭》无论是作为戏文还是戏曲都有它独特的美好之处,等待人们发现与欣赏,尽管剧种可能已经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