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1)
报纸(283)
学位论文(8)
图书(3)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5)
地方文献 (161)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4)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68)
2013(37)
2012(57)
2010(55)
2009(33)
2008(42)
2007(23)
2003(14)
2000(8)
1999(15)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21)
其它(12)
中外文化交流(1)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1)
中国京剧(1)
京九晚报(1)
报林(1)
中国经济导报(1)
威海日报(1)
春城晚报(1)
沈昳“娇莺欲语春如许”
作者:小梦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惊梦》  艺术形式  寻梦  《长生殿》  电视连续剧  《墙头马上》 
描述:沈昳“娇莺欲语春如许”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中杜娘意义再探讨
作者:杜改俊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  健全的人  健全的人 
描述:《牡丹亭》的主旨是在叙述人的生命需要 ,即自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娘何如朱丽叶 不让莎翁有故村——《牡丹亭》与《罗密欧与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比较  比较 
描述: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作者:张筱梅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卷入性理解  卷入性理解  视野期待  视野期待  女性容貌  女性容貌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描述: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
无望的发现——浅析杜娘自我意识的梦幻呈现
作者:胡晓虹  来源:淮海文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梦幻  古代文学作品  《红楼梦》  《牡丹亭》  女性意识  情节安排 
描述:比崔莺莺更决绝,更丰满。在众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看到如此重情重义的年轻女子。作品通过杜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这一颇具浪漫色彩的情节安排,让我们感受到女性在受到精神禁锢时的反抗情绪
娘的情梦与明清女性情爱教育
作者:谢拥军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梦  情爱教育 
描述: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试论《牡丹亭》杜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徐新敏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性  自然性  社会性  社会性  自况  自况  当代价值  当代价值 
描述:价值,以期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启示。
娘、柳梦梅与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理想之比较
作者:陈彩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爱情理想 
描述: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分别塑造了杜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两对爱情叛逆者的形象。本文主要针他们的爱情理想略作比较分析。
娘青春的觉醒:赏析《牡丹亭》的《惊梦》
作者:郑晓云 金闻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伤春  伤春  哀怨  哀怨  觉醒  觉醒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学进将在金色大厅唱响《牡丹亭》
作者:张裕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张裕)9月8日,上海音乐学院女高音歌唱家学进将走进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东方百灵——学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学进将首唱根据汤显祖昆曲《牡丹亭》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