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两颗交相辉映的艺术明珠:《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作者:余兰兰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学作品  美学价值  艺术形象  价值取向  审美理想 
描述: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青春版《牡丹亭》“花意象”的艺术功能
作者:邓斯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意象  意象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花表现语言的诗性美,并营造空灵、绚烂的舞台情境。总之,青春版《牡丹亭》通过花意象建构了一个丽花幽情的青春世界。
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总监  主演  戏剧  江西  赣剧 
描述: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不宜将物体艺术与时空艺术类比——关于昆剧的继承改革问题与友
作者:吴琛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空艺术  昆剧  连续工作  体力  期刊  改革问题  物体  《牡丹亭》  雷峰塔  剧种 
描述:××兄: 一月十四日来信及载有《昆剧价值的再认识》一文的期刊,都已收到。最近事情多了起来,而我又缺乏连续工作的体力,因此有些早该做好的事情也只得拖拖拉拉。这封信拖延至今,也是这个原因,只能请原谅。你一直非常关心我,只能铭诸于心,不多说了。
吴吴山三妇合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描述:吴吴山三妇合牡丹亭
中西方文化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情感
作者:李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中西方文化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情感
《吴吴山三妇合本牡丹亭》评点研究
作者:李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合本牡丹亭》  评点  研究 
描述:。第二章着重于评语内容的分析,从主题“情”、关照女性形象、关目构思等方面细致地剖析了三妇的评点特色——细腻感性而又不失理性。第三章阐述了吴吴山三妇和《三妇合本》序跋评点者间的互动联系,她们互为亲友
值得细品的芭蕾舞剧——中央芭蕾舞团舞剧《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值得细品的芭蕾舞剧 ——中央芭蕾舞团舞剧《牡丹亭》 欧建平 芭蕾舞剧《牡丹亭》剧照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芭蕾舞剧《牡丹亭》是一部因强强联手而创意多多的新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
作者:蒋骁华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  “三维”转换  “三维”转换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英译 
描述:C.Birch、汪榕培、张光前的三个英语《牡丹亭》全译本各有特色。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三译本。研究显示:Birch译文在文化维及交际维的第三层面较多适应原文;汪榕培译文在语言维及交际维的第二层面较多适应原文;张光前译文处于二者之间。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昆曲  昆曲  经典  经典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