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以虚为实与以实为虚——看张继青“梦”演出有感
作者:王朝闻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形象  朱买臣  心理特征  张继  演员  观众  《惊梦》  《牡丹亭》  心理内容 
描述: 一 “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街鼓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梦》里的这一条记述,表现了入梦者的听觉感受,可能通过想象而转化为视觉形象。或者说,梦境的形成往往有貌似偶然其实必然
但是相思莫相忘 牡丹亭上生路: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
作者:邓晓燕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相思  武汉大学  昆曲艺术  大学生 
描述:2008年4月3日至5日,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细腻、温婉、高雅的昆曲艺术经典《牡丹亭》以其独特的魅力令80后的大学生们如痴如醉!
崔莺莺、杜丽娘、森黛玉女性的对比认识
作者:陈慧芬 张永波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第四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对比阅读 
描述:崔莺莺、杜丽娘、森黛玉女性的对比认识
《牡丹亭》和妇评本中的梦异描写述评——《真实与虚幻——文
作者:周锡山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奇异之梦  奇异之梦  吴山  吴山 
描述:八位才女的出色智慧,为《牡丹亭》在清代的评论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发《牡丹亭》的巨大创作成就和重大影响。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作者:郭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 
描述: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荣誉市民坂东玉郎今抵苏学艺-中日版《牡丹亭》将在上海公演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李婷)由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郎和苏州昆剧院合作演出的中日版《牡丹亭》将于11月17日至11月22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公演。昨天,坂东玉郎先生在上海参加了为此次公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日本“杜丽娘”再现男旦美 坂东玉郎领衔《牡丹亭》今晚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有一种美,不拘于形、不限于声,凌驾于程式之外。昨晚,有“日本梅兰芳”之称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郎就在台上展示了这样一种难以描摹的美态。作为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头戏,由其领衔的中日版昆曲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作者:郭梅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  吴吴山 
描述: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
作者:郭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  吴吴山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述评  述评 
描述:评述吴吴山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