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99)
报纸(2054)
学位论文(125)
图书(64)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7)
历史名人 (1447)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571)
2013(352)
2012(600)
2011(480)
2010(500)
2009(461)
2008(503)
2006(201)
2003(90)
2000(6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3)
戏曲研究(58)
语文教学与研究(12)
金田(5)
秘书工作(2)
群言(2)
文学自由谈(2)
高中生之友(1)
传媒观察(1)
前线(1)
姹紫嫣红俗中雅,曲苑流芳临川香:试论新编临川版采茶戏《牡丹
作者:廖夏林 杨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采茶戏  采茶戏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  雅俗  雅俗 
描述:见。
牡丹亭》剧中“情缘”思想探究
作者:张亚锋 陈冬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缘  情缘  至情  至情 
描述: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考察了促成汤显祖《牡丹亭》一剧情缘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情缘的构置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希望通过论述加深人们对《牡丹亭》的情缘思想在中国戏曲小说创作乃至社会生活
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作者:吴凤雏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出处  出处 
描述: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之比较研究
作者:苏子裕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描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看中西生死观
作者:周园园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生死观  生死观 
描述: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试论牡丹亭》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
作者:姜广强  来源: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理  情理  冲突  冲突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描述:本文围绕汤显祖《牡丹亭》中情与理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性问题,探讨了发生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这一冲突在该剧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中的种种体现,从而揭示出《牡丹亭》所具有的时代悲剧意义。
试论《倩女离魂》与《西厢记》、《牡丹亭》的传承关系
作者:宋佳东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  冲突  冲突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传承关系  传承关系 
描述:在中国古代戏剧中,《西厢记》、《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均以爱情为主题,并表达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这三部戏中,《倩女离魂》无论在思想、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手段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部戏
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
作者:刘海燕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闺门旦  闺门旦  发音用嗓  发音用嗓  咬字行腔  咬字行腔  气息运用  气息运用  曲情表达  曲情表达 
描述:本文以昆曲经典《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学习闺门旦唱腔过程中的体会,探索演唱艺术的特点。昆曲作为古老的声乐艺术,有着丰富的理论著述和演唱经验,这对丰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手段
文本类型和语境观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诗英译为例
作者:刘庚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诗  下场诗  比较  比较 
描述:,199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个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汪榕培教授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随着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人们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戏曲艺术的复兴,近年来对《牡丹亭》译本
中西方爱情悲喜剧的文本叙述结构分析:以《牡丹亭》和《终成眷
作者:李佩阳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终成眷属》  叙述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描述:构模式、形式与意义,达到旧文本新理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