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花原是有情物:浅谈《珠玉词》中花卉描写
-
作者:廖以厚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有情物 花卉 词人 美感经验 艺术形象 艺术手法 词风格 咏物词 《诗经》
-
描述: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唐人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历代诗人面对自然界花开花落,常常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由于自然界花开花落的自然节律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穷通隐显存在某种同构性质,诗人面对自然,常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由此生发出对宇宙、人生、事业、爱情、友谊的深沉思索,继而形诸笔墨,付诸管弦,唱出一曲曲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乐章,激荡着一代代人的心怀。时至唐宋末初,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异军突起,在文学艺苑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园地。曼殊的《珠玉词》作为“宋代词坛的报春花”,继南唐五代之绪,以其风流蕴藉,温润秀洁的风格和雍容华贵的气度,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词“翔双鹤于交街,驭二龙于天路,”①开创了江西词派,在调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湖览《珠玉词》,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词...
-
魂离·梦遇(浅谈《倩女离魂》和《牡丹亭》情节的提炼)
-
作者:陈美琳 来源:江苏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魂离·梦遇(浅谈《倩女离魂》和《牡丹亭》情节的提炼)
-
水墨《牡丹亭》 ———潘裕钰昆剧人物画展走进爱慕美术馆
-
作者:刘妍 来源:中国服饰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9月23日,受苏州昆曲会所及北京爱慕美术馆之邀,戏剧绘画大师潘裕钰在爱慕美术馆展出其创作的昆曲《牡丹亭》之游园惊梦的主要情节形象绘画。展览以中国画手法再现了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的重要篇章,在潘裕钰的笔下,中国美术与昆曲艺术水乳交融,丹青水墨之中孕育出浓浓的
-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和多情,这种女子必定是不招人喜欢的。杜丽娘的人物总的来说是具有悲剧的色彩但是她却不伤。她的悲剧在于她生命因情而毁灭,用尼采的话说她是一个倾向于酒神精神的人,一种散发原始生命冲动的人。因此古代许多女子会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
电视剧《牡丹亭》投拍 “白展堂”饰演“纯爷们”柳梦梅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据悉,杜丽娘和柳梦梅将由孙菲菲和沙溢主演。因饰演《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而闻名的沙溢认为柳梦梅“绝非手不能
-
《牡丹亭》惊艳沪上老洋房 花雅堂推出“商务昆曲”,票价高端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传唱百年的《牡丹亭》,近日以原生态表演模式亮相位于静安老洋房的“花雅堂”。由现代戏剧谷出品、“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的花雅堂版《牡丹亭》,将于每周五
-
沙溢《牡丹亭》剧照首曝光华服飘逸不输白展堂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原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服飘逸不输白展堂。 由沙溢、孙菲菲领衔主演的“古装偶像剧”《牡丹亭》,自筹备以来就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
一“花”看世界,一“梦”说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梦 梦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梦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在推动戏剧情节发展上的独特作用,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经典。
-
从“青春版”《牡丹亭》浅谈数字化时代昆剧的新媒介传播策略
-
作者:卫小溪 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 新媒介 新媒介 青春版 青春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昆剧 昆剧
-
描述: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的昆曲艺术全票通过获此殊荣且位列榜首。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昆曲人为之欢欣鼓舞,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昆曲艺术发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