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16)
报纸(1567)
会议论文(49)
图书(44)
学位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89)
地方文献 (154)
宗教集要 (23)
地方风物 (14)
红色文化 (13)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196)
2013(91)
2009(126)
2007(89)
2006(53)
2005(82)
1995(33)
1983(21)
1931(14)
1929(13)
按来源分组
香港大公网(82)
司法公报(26)
福州晚报(13)
恩施晚报(6)
福建史志(3)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
文史知识(2)
中国新时代(2)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坂东玉郎昨晚预演《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早报讯“我希望能够把原作的感情和氛围表现出来,展现出《牡丹亭》‘美’的那个层面。”坂东玉郎曾这样说。昨晚,由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郎领衔的中日版《牡丹亭》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预演,并从今晚起到22日
牡丹亭上生路,调情圣手柳梦梅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湘南 上个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深圳演出,去看了。上中下三篇,只落下中篇未看。不过感觉最好看的还是上篇中的第三场“惊梦”。这一场真是有惊艳之美,大胆,直接,充满着想象力。春,梦,花神,一青年男与一妙龄女在梦中初遇偷欢,彼此一见倾心。这种浪漫的构想真是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男女间那点事,
牡丹亭上生路昆曲600年的现代化与复兴
作者:暂无 来源:东莞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离魂·玉莺儿】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惊梦·山桃红】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训女·前腔】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姹紫嫣红开遍 当人们再一次走进剧场的时候,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
坂东玉郎将捐《牡丹亭》票房救灾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坂东玉郎将捐《牡丹亭》票房救灾
坂东玉郎演崑剧《牡丹亭》(附图)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大公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坂东玉郎演崑剧《牡丹亭》(附图)
坂东玉郎的昆旦妆容及其他
作者:胡娟  来源:读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日本歌舞伎  妆容  杜丽娘  演员  观看 
描述:近日有幸观看了日本歌舞伎演员坂东玉郎与苏昆演员俞玖林合演的《牡丹亭》。中日版的牡丹亭颇具特色,除了坂东先生身上留存(或刻意保留?)的鲜明的歌舞伎烙印外,坂东的化妆也让人觉得这个杜丽娘似乎比传统的昆
吴吴山妇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  吴吴山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描述:吴吴山妇在对《牡丹亭》的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妇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
坂东玉郎:女形与艺道
作者:萨苏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牡丹亭  女性角色  昆曲  演出  艺术家  艺术形式  梅兰芳  京剧  戏剧 
描述:。 时隔89年,十三代守田勘弥的孙辈在中国上演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其婀娜的身姿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中就有人忍不住惊呼——梅兰芳回来了!他,便是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宗师”的坂东玉郎。 坂东玉
读者召唤、阅读差异与文本对话─妇评点《牡丹亭》
作者:高祯临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  戏曲  评点  评点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描述:程裡,如何形成一種屬於讀者之間的閱讀召喚意義,以及評點文字中因為讀者個性、批評起點以及閱讀興趣所形成的批評差異。藉由文字發聲的閱讀主體,使得這些批評詮釋建立起多樣的互動關係,並因此實現了一場超越時空隔閡與生命侷限的「文本間的對話」。這個共討論的過程將織構並拼貼出一幅關於女性戲曲文本閱讀的共同視野,但同時在這些書寫脈絡中,每一位婦女讀者無可取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亦應獲得理解。
吴吴山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作者:张筱梅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  吴吴山  合评  合评  《牡丹亭》  《牡丹亭》  唱和式评点  唱和式评点  理想婚姻  理想婚姻  传播意识  传播意识 
描述: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