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虽好,何以为继:由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谈起
-
作者:曲海鹰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的成功证明了昆曲之美能够突破时空、文化的隔阂,白先勇认为,一个国家无论政治、经济如何强大,最后地位的判断还在于文化,没有文化就不能在强大国家中排上名。
-
过个牡丹节 走进牡丹园:名花、市花、花满园(之二)
-
作者:傅忠道 来源:少先队活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市花 故乡 天堂 感受
-
描述:牡丹花的故乡在中国,一朵花里感受一座天堂。借助牡丹之乡、文化公园、牡丹亭、牡丹村等布置牡丹台,一睹国花牡丹国色天香的雍容与华贵。
-
牡丹情深 花开玉色 日本歌舞伎大师的昆曲情缘
-
作者:吴鸿 王宇婷 来源:文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日本歌舞伎 梅兰芳 艺术家 演出 艺术形式 演员 大师
-
描述:勾情,多了几许清寂幽玄,带上了那么点不一样的日本味道,人们亲切地唤之玉牡丹。
-
“还魂”几多,《牡丹》独秀:明清“还魂型”戏剧比较
-
作者:徐宏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型 明清时期 戏剧比较
-
描述:明清两代,以"还魂"为主要情节,取名《还魂记》的同类型剧作不少,虽各有千秋,却均不出汤显祖《牡丹亭》其右。无论从思想之深刻、曲文之典雅、人物之塑造加以比较,《牡丹亭》均高出一筹。
-
《牡丹》能有多危险?:文本空间、《才子牡丹亭》与情色天然
-
作者:华玮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牡丹亭》 《才子牡丹亭》 戏曲评点 戏曲评点 情色语汇 情色语汇 文本空间 文本空间
-
描述:色语汇与论述的讨论,呼应近来对十八世纪中国知识文化的研究,指出此段常被视为"思想贫瘠平庸"或"与晚明断裂分离"的时期,其实并非如此。最后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才子牡丹亭》的批语及对之持续的批评与阅读,暗示了清代的文化箝制既未影响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亦无法压制反对声浪的表达与传播。
-
京华一见牡丹开—北大看青春版《牡丹亭》演出
-
作者:暂无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京华一见牡丹开—北大看青春版《牡丹亭》演出
-
再看牡丹:谈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纽约演出
-
作者:汪班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古典戏曲 柳梦梅 柳梦梅 演出 演出 杜丽娘 杜丽娘 演员 演员 昆曲 昆曲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纽约 纽约
-
描述:全剧布景道具丰富齐全,灯光华
-
那一幕,竟有些遥远:忆第一届洛阳牡丹诗会
-
作者:卫素琴 来源:牡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会 人生 牡丹花 牡丹亭 洛阳牡丹 牡丹诗 面包车 陕县 杂志编辑 流转
-
描述:车就从陕县老家迎娶到了灵宝。热闹而懵懂中,人生的
-
异域的“牡丹”:英美文化系统《牡丹亭》“译入”研究
-
作者:赵征军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系统 文学交流史 英译 译介
-
描述:《牡丹亭》在中两文学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并未勾勒出该剧在英美文化系统英译的全貌。因此,本文拟从“译入”的视角,以宏观与微观梢结合的方式,对英美文化系统《牡丹亭》的英译研究进行适当补充。
-
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美方论文摘要 《冬天的故事》和《牡丹
-
作者: 美 西里尔·白芝 熊玉鹏摘译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美方论文摘要 《冬天的故事》和《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