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轼研究
作者:张小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山集》  《续牡丹亭传奇》 
描述:轼及其著述的认识与了解。首先,对轼家世渊源、生平思想及其交游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研究轼著述奠定基础;其次,通过解读轼的著作,分析其思想内容与创作风格,客观评价其创作成就。
性与翻译:从互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互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互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互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互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互
舞剧《牡丹亭》和爱莲
作者:小谭  来源:中国建设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主角  舞蹈艺术  民族舞剧  杜丽娘  排练厅  舞台  牡丹亭  天桥  少年  性格 
描述:变成了她的父亲,气势汹汹地斥责她。少女经不起精神上的刺激和折磨,终于倒地而亡。这是广东省音乐舞蹈艺术院舞剧团今年五月间在北京演出的民族舞剧《牡丹亭》的一个场面。女主角杜丽娘是由中国歌剧舞剧
最良形象再认识
作者:朱仰东 李建霞  来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最良  腐儒 
描述: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次要人物,关于他的形象,学界多认为是个腐儒典型,其立论依据分别是剧中的第4出"腐叹"、第7出"闺塾"、第9出"肃苑"、第18出"诊崇"。将其看成腐儒典型有简单化的倾向,实际上
从互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性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互性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互性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大型舞剧《牡丹亭》7月合肥首演记者吴笑
作者:吴笑文  来源:安徽市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场报讯 经过半年精心准备,大型舞剧《牡丹亭》合肥首演将于7月2、3日晚在合肥大剧院隆重上演。 该剧通过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俗大雅、大悲大喜等强烈对比手法,以飞扬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效果,完美展现了“至情故事,浪漫演绎,古典意蕴现代手法,奇幻色彩,多维呈现,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总政歌
从互性的角度看《牡丹亭》下场集唐诗的英译
作者:李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不但情节浪漫曲折,且辞典丽雅致。其中以集唐诗的形式构成的下场诗,具有典型的互
士争:从《牡丹亭》到《歌舞青春》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出生于湖南的士争很早就在美国发展事业,他执导的舞台剧《牡丹亭》、《赵氏孤儿》等都走红于欧美。谈及为何一个十多年都在炮制高雅艺术的舞台导演要执导《歌舞青春》时,士争不假思索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