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88)
报纸(1898)
学位论文(586)
图书(133)
会议论文(10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298)
地方文献 (209)
地方风物 (123)
非遗保护 (88)
才乡教育 (43)
宗教集要 (26)
红色文化 (15)
文化溯源 (11)
按年份分组
2010(370)
2009(318)
2008(300)
2007(245)
2006(223)
2005(146)
2002(149)
1998(91)
1991(56)
1984(49)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7)
东吴法学(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法律与生活(4)
人民法院报(4)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3)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3)
语文教学与研究(2)
武大国际法评论(1)
钟山(1)
《牡丹亭》重言词研究
作者:曹传梅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言词  重言词  词类  词类  形式  形式  音节  音节 
描述:穷尽性考察,对<牡丹亭>中的114个(本文数据均除去重复使用情况)重言词从词类、形式上、音节上作了具体分析.
吴文化研究:昆曲
作者:周秦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明清文学  主持人  白先勇  编辑出版  江苏苏州  研究中心  钱仲联  牡丹亭 
描述:》。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之比较研究
作者:杨深林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基础文类  基础文类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描述: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所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对比日本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可知晚清政府作用没有达到历史的高度。多维透析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仍在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作者:舒文昌 刘卓  来源:西江月(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同为著名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因其各自所处时代环境、阶级立场、哲学思想和文学主张的不同,导致他们戏剧创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本文试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的异同优劣,揭示他们各自的戏剧创作特色,深化我们对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及其戏剧的认识。
英译《邯郸记》研究
作者:汪榕培  来源: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英译  英译  传神达意  传神达意 
描述:《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在英译《邯郸记》的过程中 ,结合翻译的需要对该剧的作者及背景进行了研究 ,以便做到“传神达意”
关于乌孙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洪涛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孙  西域都护府  匈奴  哈萨克族  公元前  河西走廊  种族类型  蒙古人  《太平寰宇记》  何光岳 
描述:阔,占有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一带广大地区。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人生哲学比较研究
作者:李枝盛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  情感  理性  理性  人生  人生  社会  社会  个人  个人 
描述:性”之抒发又要“合情合理”即合“度”。“合度”是艺术的法则,人生的准绳,也是文明的内涵。
戏剧《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
晶报独家专访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导演制片人 靳飞:我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版昆曲《牡丹亭》的导演制作人。今晚,他将在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向晶报读者、读书月嘉宾解读由自己精
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与向志柱先
作者:黄义枢 刘水云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传》  《杜丽娘传》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记》  《杜丽娘记》  《牡丹亭》  《牡丹亭》  蓝本  蓝本 
描述:传奇的蓝本很有可能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牡丹亭》蓝本是文言小说《杜丽娘记》的说法明显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