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必读 牡丹亭
-
作者: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奇剧 戏曲 剧本 中国 明代
-
描述:大学生必读 牡丹亭
-
请勿折断我们的翅膀
-
作者:陈凯歌 来源:可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人与人 三十年 上海人 文化 北京人 电影 历史 性格 牡丹亭
-
描述:上海无疑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地方。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无数的人群涌入城市,无数的灯光照亮夜空,无数的梦想在这里受到时代的检阅。无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多么久远,今天,它才真正实现了光荣的绽放。不仅在上海,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中,人们
-
《牡丹亭》的文化冲击及文化意义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戏剧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好的戏剧更甚――《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高尚娱乐性为一炉的好戏。 在《牡丹亭》里,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一见钟情,萌发青春之爱,并产生了性的结合。然这一结合既不俗也不是西方式的“放”,汤显祖用了一种特有的比较精神的表现手法:让男女主人公相约在梦里,用“花神舞
-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
作者:刘炳淑 仇全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 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
-
描述: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
-
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
作者:董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仪式功能 文化认同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效果
-
描述: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中的视觉图形表现
-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方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艺术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给西方观众带来的不同观感,以及“中国戏曲”的同质化概念和变脸与变性的戏曲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分阶段
-
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
-
作者:赵征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戏剧典籍 文学译介 《牡丹亭》 经典化 边缘化
-
描述:,在中英文学、文化系统之下客观考察、描述《牡丹亭》英译过程中的翻译、传播、影响等问题,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下的戏剧典籍英译和其他翻译文化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意见。研究表明,在中国戏剧典籍《牡丹亭
-
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
作者:石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舞台艺术 创意生产 立体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 院团管理
-
描述:思维来完成其艺术实现。过去的十年中,白先勇及其创意生产团队发挥其精英荟萃的“名人效应”、“意见领袖”等传播优势,同时建构了以深入挖掘传统经典文本的精粹性与巧妙融入现代审美意识的剧场元素相结合的丰富文化
-
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
-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折子戏 《牡丹亭》 《牡丹亭》 碎片化 碎片化
-
描述:折子戏的传播特点及其审美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其传播的社会价值。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刍议中日版《牡丹亭》
-
作者:张洋 来源:商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日版 《牡丹亭》 昆曲 坂东玉三郎
-
描述: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和中国本土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由其引发的跨文化传播者的影响力、跨文化传播内容的遴选、跨文化传播的商业和社会运作等相关思考,为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