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李砚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
关于《牡丹亭》主题的研究综述(1992年-2002年)
-
作者:智鑫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主题研究 意蕴
-
描述:本文着重介绍了从1992年到2002年我国理论界各阶段对《牡丹亭》主题的研究。并重点总结了理论前辈对《牡丹亭》主题的几种主题研究论。通过总结学术界对“主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得出《牡丹亭》主题研究
-
二十世纪南戏与传奇研究回顾
-
作者:徐朔方 孙秋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世纪 南戏研究 传奇研究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长生殿》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
-
描述:对上一个世纪南戏与传奇研究的成就作一番检视,我们既觉得多少有些遗憾,同时又感到欣慰。感到遗憾的是,与金元杂剧的研究相比较,二十世纪南戏与传奇研究多少显得有些冷落,在整体上有不够厚重之感。上半个世纪
-
四川地区与盐业有关的道教遗迹研究
-
作者:白彬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道陵 四川地区 《舆地纪胜》 道教 仁寿县 四川盐业 天师 五斗米道 水女神 《太平寰宇记》
-
描述:四川地区与盐业有关的道教遗迹研究白彬四川盐业与道教的关系,是学术界过去未曾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依据有关文献记载,结合部分考古材料,对四川盐业与道教及巴僚少数民族之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蜀中
-
《娇红记》研究二题
-
作者:丁烨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通俗类书 《西厢记》 《牡丹亭》
-
描述:本文将七种明代通俗类书中的《娇红记》小说分成三个 系统,并梳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娇红记》的“反封建”说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并将孟称舜的《娇红记》与《西厢记》、《牡丹亭》作了比较。
-
安徽两宋金银货币的发现与研究
-
作者:方成军 来源:安徽钱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银货币 安徽 发现 《太平寰宇记》 两宋 宣州市 御史中丞 天宝年间 杨国忠 宣城
-
描述:安徽银铤的铸造,至迟在唐代就开始了。1956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4枚银铤,其中1枚为宣城郡所铸,系杨国忠用以进奉之银铤,呈条块状,唐制伍拾两,实测重2100g。錾文:正面一行,"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背面三行,"宣城郡和市银
-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李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版
-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为切入点,以对《牡丹亭·游园》一折唱腔的分析为重点,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对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加以总结,并对昆曲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语译本对比研究
-
作者:许方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对等
-
描述:的心理价值取向。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一百多年来一直为西方文化界所关注,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其主要表现方式,一为昆曲在国外的公演,一为《牡丹亭》戏剧文本译介。昆曲《牡丹亭》公演已经不断在世界各国掀起轰动,但是《牡丹亭》戏剧文本的译介相比较而言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现存的《牡丹亭》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Cyril Birch的译本和汪榕培的译本,两个译本年代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生动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在本土译者和外语译者心目中的不同理解,而这种不同理解又影响乃至左右着外语读者对《牡丹亭》的接受和欣赏,从而进一步影响制约着中西文化交流。本文即从此出发,就两个译本的同异进行比较,采取的比较方法论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尤其侧重于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因其对社会...
-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
描述:许多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诠释着人类共同美好情感;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的不同。 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牡丹亭》和《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学者众多,在这些学者和专家当中,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