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17)
报纸(786)
图书(23)
学位论文(20)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18)
地方文献 (185)
非遗保护 (20)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8)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571)
2013(94)
2012(123)
2009(77)
2006(45)
2002(24)
1995(31)
1986(20)
1985(19)
1979(8)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2)
新民晚报(8)
解放日报(6)
艺术评论(4)
上海文化艺术报(3)
青年文学家(2)
学习与探索(1)
高中生之友(1)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1)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
《珠玉词》艺术魅力浅论
作者:高鸿宇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珠玉词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玉润珠圆  玉润珠圆 
描述:《珠玉词》艺术魅力。
昆曲―落寞的古老而精美的艺术
作者:晓航  来源:产权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士大夫  京剧艺术  昆山腔  板腔体  弋阳腔  海盐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描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借用这句《牡丹亭》中的词句来形容昆曲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的很长
略论喜剧艺术的荒诞形态
作者:佴荣本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艺术  喜剧形态  创作主体  荒谬  作品  西方现代派  牡丹亭  黑色幽默  杜丽娘  荒诞戏剧 
描述:诞,就只能联想到“荒诞戏剧”、“黑色幽默”等西方现代派喜剧艺
不妨学学薛宝钗的批评艺术
作者:斯环子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评艺术  薛宝钗  《牡丹亭》  黛玉  《西厢记》  《红楼梦》  霓虹灯下的哨兵  批评和自我批评  封建礼教  批评方式 
描述:不妨学学薛宝钗的批评艺术
昆曲艺术倾倒伦敦观众
作者:周洛夫  来源:艺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观众  伦敦  湖南省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英国观  优秀青年  杜丽娘  艺术团 
描述:昆曲艺术倾倒伦敦观众
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归”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开花 
描述:丹当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
香让我提高、给我信心
作者:倪泓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小姐  剧目  演员  张静娴  《游园惊梦》  艺术  观众  戏校 
描述:叫画》等。这些剧目我从1986年考入上海戏校昆曲班学
青春版《牡丹亭》给南充传统艺术的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南充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易立权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获悉,该剧院结束了2009年在峨眉山的定点演出。对于大木偶剧院来说,因为人员不够,他们接到国外的演出邀请函如雪花般飘来,但因为力不从心而推掉不少,因而只能选择一些“战略性据点”。 和大木偶一样,南充的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以及南充傩戏
谈昆曲电视剧《牡丹亭》的艺术再创作
作者:倪立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电视剧  昆曲  传统戏曲  电视台  场景  蒙太奇  观众  柳梦梅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喜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欣赏它的婉转典雅、柔曼悠远,一些电
同宗文化见证异族艺术的对话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