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2)
报纸(257)
学位论文(63)
会议论文(30)
图书(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01)
红色文化 (79)
地方文献 (66)
才乡教育 (18)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7)
宗教集要 (6)
按年份分组
2008(64)
2005(49)
2002(26)
1990(23)
1984(36)
1982(34)
1980(16)
1966(2)
1963(5)
1961(2)
按来源分组
孔子研究(19)
争鸣(4)
文史哲(3)
文学评论(3)
沧桑(3)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
共产党人(1)
红旗(1)
文汇报(1)
过个牡丹节 走进牡丹园:名花、市花、满园(之二)
作者:傅忠道  来源:少先队活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市花  故乡  天堂  感受 
描述:牡丹花的故乡在中国,一朵花里感受一座天堂。借助牡丹之乡、文化公园、牡丹亭、牡丹村等布置牡丹台,一睹国花牡丹国色天香的雍容与华贵。
昆曲《牡丹亭》 “堆”表演衍变及成因初探
作者:李阳  来源: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堆”表演  “堆”表演  规范  规范  衍变  衍变 
描述:"堆"是昆曲《牡丹亭·惊梦》中的群体表演造型,系昆班艺人不断加工创造而成。"堆"形成伊始,其名号与扮相有严格的规定,其表演形式亦有严格的规范,但在近现代以来,它在性别、人数、场次、曲牌等方面发
春风搅乱神殿:专访北方昆曲第一旦魏春荣
作者:穆平  来源:中国化妆品(行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中国北方地区  国家大剧院  观众  春风  杜丽娘  漂亮  色空  演员 
描述:一震,继而如沐春风,或痴或醉,纷纷为台上佳人的绝世风采倾倒。"漂亮固然好,能吸引观众,但是不能长久,最多15分钟。漂亮之后你要拿出戏给观众看,如
从山野之唱至胸怀天下——昆曲艺术的情感魅力
作者:韩大晗  来源:世界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魅力  昆曲艺术  牡丹亭  剧本创作  故事  赵五娘  千字文  爱情  观众  遗产 
描述:起源于苏州的昆曲原本是民间的低俗娱乐,自文人士大夫加入创作后,昆曲变风变雅,一跃而上庙堂,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典雅的代表。然而无论是山野俚俗之音,或是对家国破碎、天下不幸的慷慨悲歌,都是“昆曲”这一艺术形式于汉民族性格、情感、精神的绝佳反映。
才子佳人戏曲中“”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同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名门淑女。他们认为,杜丽娘平日里就应该“长向阴课女工”,“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为了使女儿“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杜宝延请了“自幼习儒”,考白了头发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考释:与夏写时教授商榷
作者:蒋星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考释  晴丝  柳丝  游丝  蛛丝  杜甫  叶梦得 
描述:极大,与杜甫<春日江村>无任何关系.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考释:与夏写时教授商榷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授  考释  庭院  戏剧文学  《牡丹亭》  表演艺术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多历年所,一直被文学艺术界极度推崇,无论从戏剧文学或表演艺术的范畴考察,都成了最辉煌的经典。尤其《惊梦》一出,演唱十分频繁,超过其他任何单出。自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昆曲的发展和传播又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昆曲《牡丹亭·惊梦》唱腔探析:兼对现存“主腔”论点的商榷
作者:王琳娜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惊梦》  《惊梦》  曲牌特点  曲牌特点  唱腔旋律  唱腔旋律  主腔  主腔 
描述:穿于套曲各曲牌中,这种"骨干音型"就是昆曲的主腔,昆曲主腔除了全波形,还有着许多变体,具体形式有倒影全波形、全波移位变形等。昆曲的唱腔就是通过这些主腔及其变体构成错综复杂但又有迹可循的旋律线,这是
试析柳梦梅-兼与《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牡丹亭》词条商榷
作者:杨萌  来源:戏剧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试析柳梦梅-兼与《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牡丹亭》词条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