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记
-
作者: 明 汤显祖 治理整顿 汪培英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英语 对照读物 戏剧 汉 英
-
描述:邯郸记
-
汤显祖的理想王国
-
作者:杨晓光 来源:时代青年·哲思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理想王国 牡丹亭 临川四梦 莎士比亚 文学家 戏剧家 华彩乐章 南柯记 遂昌
-
描述:的动人故事至今仍在浙江遂昌世代相传。 他是被后人誉为“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汤显祖。 一 公元1598年的一个夜晚,江西抚州城内,一座园林式寓所内灯火通明,不大的戏台上,光影流韵,笙箫齐鸣,“四梦
-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
作者:王华平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明代后期 东方 牡丹亭 莎士比亚 明代社会 爱情生活 创作道路 南京
-
描述:明代后期,汤显祖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降生。汤显祖自小便接受了良好教育,少年的他知识广博,文思敏捷,熟读《诗》、《书》、《春秋》等,精通音律,为日后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汤显祖21岁时中举
-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
作者:朱育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抚州市 蔑视权贵 “临川四梦” 《牡丹亭》 中进士 明嘉靖 影剧院 论辅臣科臣疏
-
描述:汤显祖,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三十四岁中进士。后任南京太常博土的闲官。他秉性耿直,蔑视权贵。
-
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
作者:黄寅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情” 戏剧家 《牡丹亭》 戏剧理论 泰州学派 戏剧观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
描述:,“世总为情”,而”情生诗歌”;他尤其注重作品的内容:“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蔑视形式的外在束缚;他还清醒地看到了戏剧的社会教化作用,大胆自觉地以“情”抗“理”。因此汤显祖的戏剧观点应引起重视。
-
《牡丹亭》为何提澳门
-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必忠
《牡丹亭》是汤显祖(1550—1616)的代表作,里边多次提到澳
门。在第六出《怅眺》中韩秀才说道:“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
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於香山岙多宝寺中赛宝
-
《牡丹亭》中说澳门
-
作者:王充闾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充闾
汤显祖游览了澳门
年轻时赏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看到第二十一出《谒遇》处,僧人唱道:“一领破袈裟,香山辡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接着道白
-
九九归一话澳门出版业
-
作者:程力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文化 出版业 中西文化交流 澳门中华教育会 中外文化名人 活字印刷 回归祖国 出版机构 《牡丹亭》 网上书店
-
描述:随着澳门的回归祖国,我国出版界的目光也对准了这一焦点,近一时期来,在一批批有关澳门图书相继问世的同时,也关注着澳门出版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只有23.5平方公里、40余万人口、与祖国
-
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
-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诗
-
描述:不在梅边在柳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意思是,她自己
-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
-
作者:徐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爱情观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浪漫主义 封建婚姻制度 戏曲史 反封建传统 个性解放
-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透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