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唐传奇《霍小玉传》到“上昆”版《紫钗记》
-
作者:朱恒夫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霍小玉传》 《紫钗记》 唐传奇 艺术表现方法 戏曲剧目 审美趣味 伦理思想 审美态度
-
描述:时代精神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进行变异。因此从唐传奇到上昆《紫钗记》,实际上形成了四个差异相当大的霍小玉故事。
-
《西楼错梦》欠分明:试从此剧看唐涤生的创作困境
-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困境 演出剧目 剧团 情节 曲词 反封建主题 爱情 主要矛盾 九天玄女 牡丹亭
-
描述:外,其后大概只再演出过两场:一场是1959年2月14日在长沙湾道球场演出,这是仙凤鸣剧团在那里演出棚戏中的一场;另一场是仙凤鸣剧团为星岛日报及成报主办的济贫运动的演出,具体演出日期却无法确定。
-
《牡丹亭》读本的缺憾与完善——徐朔方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
-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
-
补正缺憾 传承善本——《牡丹亭》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标
-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
-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
-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
描述: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
-
《牡丹亭》亮相巴黎上海文化月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卫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4月18日,来自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在法国巴黎上海文化月上表演《牡丹亭·游园惊梦》。 上海文化月当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作为“海派昆曲精粹”代表的《牡丹亭·游园惊梦》首日亮相。 新华社发
-
遂昌文化“走出去”引总理关注
-
作者:李洪波 林庆雄 潘俊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遂昌文化“走出去”引总理关注
-
·文化漫谈·-青春版《牡丹亭》火爆的启示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扬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台上,杜丽娘眼波流转,柳梦梅情深如注。白先勇打造的昆曲大戏“青春版《牡丹亭》”刚刚走过合肥。一千多人的剧场挤了两千号人,“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人在9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除了鸦雀无声,就是掌声雷动。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对于一些传统戏曲品种的
-
《牡丹亭》:启动了中国人的文化DNA
-
作者:王寅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DNA 白先勇 上海大剧院 昆曲 光处理 爱情故事 演员上台 人和艺术 制作人
-
描述:一部以中国人的方式讲述的古代爱情故事让观众如痴如醉,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而大部分观众是第一次接触昆曲的年轻人。11月21日至23日,《牡丹亭》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三场,这是该剧今年的第9轮,也是最后一轮演出。白先勇一直希望《牡丹亭》在国内的演出有一场能够呈现完整的舞台理念和艺术构想,4月29日以来开始的
-
[文化]青春版《牡丹亭》戏外戏
-
作者: 王寅 许培鸿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因为延续昆曲四百年香火的一点尘心,两岸文化人联手合作,用一年时间推出九小时昆曲大戏《牡丹亭》。这出“青春版”尚未登陆台岛,戏票已销售一空。
缘起
●2002年,白先勇应邀在香港为大中学生讲昆曲,演讲的主题是《昆曲中的男欢女爱》。
最近一年,白先勇已经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于台北和苏州之间,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