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96)
报纸(1323)
图书(40)
学位论文(24)
会议论文(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29)
地方文献 (127)
才乡教育 (14)
非遗保护 (14)
红色文化 (7)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258)
2013(144)
2012(282)
2011(222)
2010(441)
2008(146)
2002(27)
1994(35)
1989(27)
1982(38)
按来源分组
桂林日报(8)
美术观察(6)
美术杂志(5)
美术界(5)
广西日报(4)
桂林晚报(3)
文艺争鸣(2)
南宁日报(1)
光通信技术(1)
广西文史(1)
青春版《牡丹亭》“花意象”的艺术功能
作者:邓斯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意象  意象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花表现语言的诗性美,并营造空灵、绚烂的舞台情境。总之,青春版《牡丹亭》通过花意象建构了一个丽花幽情的青春世界。
《紫钗记》改编的艺术特色
作者:曹树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艺术特色  改编  《南柯梦》  《邯郸记》  改革开放  传统文化  戏曲舞台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紫钗记》两次隆重出现在戏曲舞台之上。一次是1982年,也即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曾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除以江西古老剧种上演《还魂记》、《南柯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总监  主演  戏剧  江西  赣剧 
描述: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不宜将物体艺术与时空艺术类比——关于昆剧的继承改革问题与友
作者:吴琛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空艺术  昆剧  连续工作  体力  期刊  改革问题  物体  《牡丹亭》  雷峰塔  剧种 
描述:××兄: 一月十四日来信及载有《昆剧价值的再认识》一文的期刊,都已收到。最近事情多了起来,而我又缺乏连续工作的体力,因此有些早该做好的事情也只得拖拖拉拉。这封信拖延至今,也是这个原因,只能请原谅。你一直非常关心我,只能铭诸于心,不多说了。
一梦悠悠味浓浓——论《牡丹亭》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王高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呈现  呈现  本源探索  本源探索 
描述:生命力,它充分揭示出了《牡丹亭》经百读而不厌、历万演而不衰的主要原因。这种生命力一方面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独特的审美构造和价值内涵。因此,本文不但要探讨这种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外在
《牡丹亭》果城成功上演 带给市民艺术洗礼
作者:暂无 来源:南充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 张驰  9月,“精品舞台艺术进南充活动”又一场重头戏——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表演的民族舞剧《牡丹亭》一连三晚在南充大剧院精彩演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恋、舞剧的唯美,拨动观众的心弦。 《牡丹亭》在南充演出引发轰动,是我市着力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这台舞剧让人性的
高雅艺术进校园——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武大上演侧记
作者:程亚萍王宇茜小岱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4月3日至5日,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三场青春版《牡丹亭》,为珞珈山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让武大师生尽情领略了古典艺术的新魅力。 4月3日晚,大学生活动中心古词韵戏,水袖荡涤——万众期待的青春版《牡丹亭》如约在这里上演。2100套(6300张)演出票早
于丹解读白先勇《牡丹亭》 高雅艺术变了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于丹解读白先勇《牡丹亭》 高雅艺术变了味?
竹笛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艺术地位
作者:邹建梁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地位  竹笛  昆剧  伴奏乐器  审美要求  演奏者  音乐 
描述:昆曲被誉百戏之祖,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昆曲中的精品。由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无论是在音乐、服装、舞台、灯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迎合了当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音乐方面,在作曲家进行全新的配器编排以后,整个音乐层次分明,每一个曲牌在传统的伴奏基础上增加了若干其他的乐器,使得音乐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