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
作者:洪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方式 英译文本 文学翻译
-
描述: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
《牡丹亭》的一个漏洞
-
作者:贾百卿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良、春香、花神),而问题则出在第七出。为具体说明问题,现撮其要者抄列如下:第一出末角(作家的化身)的道白[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第三出杜宝白:"夫
-
请勿折断我们的翅膀
-
作者:陈凯歌 来源:可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人与人 三十年 上海人 文化 北京人 电影 历史 性格 牡丹亭
-
描述:上海无疑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地方。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无数的人群涌入城市,无数的灯光照亮夜空,无数的梦想在这里受到时代的检阅。无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多么久远,今天,它才真正实现了光荣的绽放。不仅在上海,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中,人们
-
就像一个处女
-
作者:迈克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处女膜 白马王子 情节发展 森林 自我介绍 无中生有 柳梦梅 周公
-
描述:与姗姗来迟的梦中人共偕连理,唯有躲进违反自然的急冻格里,依赖魔术冻结年龄。《牡丹亭》第二十八出《幽媾》,淅喇喇乘风而来的杜丽娘自我介绍:奴年二八,没包弹风藏叶里花。戏刚上演,她不错是十六岁,可这是
-
昆山,一个有戏的地方
-
作者:蒋全海 来源:词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 牡丹亭 地方 神话 舞蹈 三弦 曲牌 指尖 缠绕 游园
-
描述:说蹊跷,比神话还要蹊跷,道美妙,比天籁更加美妙。弄一把三弦,指尖上面炫舞蹈,玩一支昆笛,六孔翻出七门调。披一袭白衣碎花,轻柔好似云中飘,唱一出游园惊梦,曲牌是那皂罗袍。牡丹亭,从前朝上演到今朝,惊世
-
牡丹亭:杜丽娘
-
作者:张小晶 来源:中华儿女(书画名家)(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杜丽娘
-
“惊梦”(“牡丹亭”)
-
作者:孙怀昂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饰演
-
描述:“惊梦”(“牡丹亭”)
-
《牡丹亭》的文化冲击及文化意义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戏剧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好的戏剧更甚――《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高尚娱乐性为一炉的好戏。 在《牡丹亭》里,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一见钟情,萌发青春之爱,并产生了性的结合。然这一
-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
作者:刘炳淑 仇全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 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
-
描述: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
-
《牡丹亭》续作探考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续作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