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中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Photoshop 摄影技术 视觉元素 绘图软件 作品 秦皇岛 中国
-
描述: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所以水,云和潮汐是她很喜欢用的视觉元素。
-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
作者:赵勇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 文艺复兴时期 莎士比亚
-
描述: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两部经典的爱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最具有比较价值。
-
《牡丹亭》之情
-
作者:辛昕 李成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至情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和发展了元曲的精华,在明代相对宽松的社会思想条件下,凭借着汤显祖的绚丽文采,而与西方的莎士比亚齐名。本文结合杜丽娘、柳梦梅的形象分析,阐明了"情为何物
-
魂牵梦萦《牡丹亭》
-
作者:吕玲 王欣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一群至情舞者崇真尚美的理想信念、凌空高蹈的自由灵魂和激荡澎湃
-
关于《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的研究
-
作者:郑传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宗教智慧 宗教智慧 艺术智慧 艺术智慧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
描述:时节,青春版《牡丹亭》剧组来珞珈山演出,用“观者如堵”、“好评如潮”来形容其盛况,毫不为过。被感动的岂止是珞珈山?整个武汉市那一段时间真的是“满城争说《牡丹亭》”。以下三篇文章记录了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
从古典走向现代
-
作者:刘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剧 还魂记 牡丹亭 比较 唱腔 声腔
-
描述:予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近半个世纪后的2003年,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的江西师范大学,采用校园与戏曲联姻的举措,对《牡丹亭》进行重新打造,运用现代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演绎出一部新版赣剧
-
经典也要讲“包装”:从昆曲译本《悲欢集》谈起
-
作者:蔡莉莉 来源:对外传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译本 包装 汉英对照 牡丹亭 青春版 白先勇
-
描述:昆曲能奇迹般地再次在中国复活,并且走向国外,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功不可没;同时,汪班先生的汉英对照本《悲欢集》的出版,也将对昆曲的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精选在国外经常上演的9种昆曲,共26出
-
杜丽娘形象的悲情色彩解析
-
作者:王小丽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悲剧 原因 意义
-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传奇作品《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本文将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剧情分析得出杜丽娘人物的悲剧形象然后解析其原因,最后总结出杜丽娘形象的艺术魅力。
-
语文课堂上的华彩乐段
-
作者:余伟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乐段 陈最良 牡丹亭 学生 老师
-
描述:当学生对“问关莺语花底滑”句中“问关”一词面露疑色时,我模拟鸟叫声“嘎咕——嘎咕——”地叫了几句,颇似《牡丹亭·闺塾》里迂腐的先生陈最良。女生小婧“哦”的一声表示顿悟,然后明确地提出批评:“老师
-
论《红楼梦》中「情理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观
-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模式 莺莺传 西厢记 牡丹亭 痴理
-
描述:間的愛情提供了「恩義」的倫理前提,以「日久生情」解釋愛情的發生與發展,而否定一見鍾情式的激情與欲望本能上的性趨力;在面對個人與社會有所衝突的困境上,則提出「兩盡其道」的「痴理」說以超越「癡情」論,而達到情理兼備的平衡。如果說「緣情入禮(理)」解釋了明中期以來浪漫愛情故事的創作主旨,則「緣禮(理)入情」 乃是《紅樓夢》對晚明以來「情理對立」、「以欲為情」之情論俗流的扭轉。此中,將「個人」由才子佳人模式的真空狀態置回社會脈絡與人際關係中,也把「主體性」從情欲霸權(erotic hegemony)的壟斷中釋放出來,重新回歸到 「人格價值」與「倫理意義」的追求,形成一種「倫理化的情感」與「情感化的倫理」,而臻人我無憾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