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522)
期刊文章(6809)
会议论文(149)
学位论文(102)
图书(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025)
地方文献 (369)
非遗保护 (83)
地方风物 (76)
红色文化 (34)
宗教集要 (18)
才乡教育 (16)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5936)
2013(541)
2012(904)
2008(520)
2007(409)
2003(271)
1999(163)
1994(132)
1989(120)
1984(9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0)
名作欣赏(12)
中国质量报(9)
中学语文(9)
渭南日报(4)
文学评论(3)
作家文摘报(2)
钟山(2)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省昆推铁昆曲专场 精华版《牡丹亭》门票24小时被抢光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去年4月,江苏省昆剧院首吃螃蟹,将古老的昆曲搬上网络直播,这一创举引发业界一片叫好声。一年后的今天,省昆又有新动作,将极“快”的“铁”和极“慢”的“昆曲”结合起来。作为“铁昆曲”的首场演出
未必和寡 兰韵依旧飘香:第五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艺术节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文化厅  市人民政府  苏州评弹  昆曲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2009年6月18日至26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在苏州举办。本届昆剧艺术节上,北方昆剧院的《西厢记》,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长生殿》《牡丹亭》,江苏省昆
艺富,名垂昆史-哭传瑛师
作者:沈世华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气  昆剧  昆曲艺术  《牡丹亭》  剧团  艺术家  舞台  剧目  杭州  国风 
描述:戊辰正月初四,晚上快十一点钟了,有人来叩门,我们想,这恐怕不是一般来拜年串门儿的,必定有事。赶紧开开门,只见马玉森同志面色黯然,没等我们开口,他便语气沉重地说了一句:“先生没有了!”我们立即明白了:周传瑛老师去世了。
未必和寡 源远还须流长: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
作者:邹红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高校巡演  高校巡演 
描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大学生们萌发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牡丹亭曲谱 (卷)
作者:周瑞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昆曲  戏曲音乐  乐曲  中国 
描述:牡丹亭曲谱 (卷)
《牡丹亭》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潘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学  文化 
描述:、精神民俗等方面,对《牡丹亭》的诸多纷繁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和探讨,发掘其间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挖掘作品的民俗事象,论述这些民俗事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分析对作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
白先勇:《牡丹亭》最后的贵族
作者:桂杰 徐虹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白先勇,白崇禧之子,台湾著名学者,旅美作家。上世纪80年代其作品《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贵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启蒙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与张爱玲有一面之缘。近将汤显祖的《牡丹亭》精编为“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6月17日,见到67岁的台湾
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长春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图片注释: 图片1 :3月2日,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右)在苏州排练日版《牡丹亭》。 3月13日、14日,坂东玉三郎将联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苏州联袂演出日版昆曲《牡丹亭》两场
《牡丹亭》说澳门
作者:王充闾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充闾 汤显祖游览了澳门 年轻时赏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看到第二十一出《谒遇》处,僧人唱道:“一领破袈裟,香山辡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接着道白:“小僧广州府香山辡多宝寺一个住持。”觉得“香山辡里巴”五个字有些费解。后来,看了徐朔方、杨笑梅先生的《牡丹
《牡丹亭》:邮票的奇葩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商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吴伟忠 在我国邮票世界的大花园里,有一朵奇葩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T99《牡丹亭》邮票。该票于1984年10月3日发行,发行量为766万套。它取材于明代汤显祖传奇剧本《牡丹亭还魂记》。 《牡丹亭》邮票自问世以后,一直受到邮票投资者的追捧,一、它题材很吸引人,属古典文学邮票系列,可以与《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