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青春版《牡丹亭》武大上演受追捧
-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金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图文:青春版《牡丹亭》武大上演受追捧
-
王骥德《曲律》与诗学传统
-
作者:解玉峰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诗学传统 曲律 沧浪诗话 曲学 诗学批评 诗教传统 词源 严羽 牡丹亭
-
描述: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词为诗余,曲为词余。今之词曲,即古之乐府(王骥德《曲律·杂论下》)。自觉地将词曲纳入到诗的传统之下,这不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多少反映了词曲创作的实际,因为词曲家们本身
-
关于柳梦梅和德斯坦的“性”格
-
作者:何志毛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杜丽娘 贵族女子 中国戏曲 牡丹亭 塞林格 场景 流氓 昆曲 礼教
-
描述:托朋友的福,花3个小时看了三分之一部昆曲《牡丹亭》散场后大家欷歔:没想到中国戏曲可以这么美!一场春梦何至于让人憔悴死去?还原旧时场景,恐怕还真的就是。被礼教绑得牢靠的女子,闺房里看见一只公蚊子也得当流氓一样驱逐,如不幸被那厮叮咬一口,都当如贞节受辱一样寻死觅活了去。
-
《牡丹亭》的现代跨文化制作:以《牡丹亭》在美国的舞台二度创
-
作者:杨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台呈现 舞台呈现 文本选择 文本选择 演员呈现 演员呈现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
描述:是戏剧舞台的内蕴、生命和灵魂。第二章从戏剧的舞台呈现上来分析美国的演出环境中戏剧美学在排演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和体现,因为舞台呈现的表现传承和创新关系的重要窥视点。第三章从演员呈现角度来整合《牡丹亭
-
赏心乐事《牡丹亭》:浅谈“知”在审美活动中的影响
-
作者:梁晓莹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 戏曲美学 戏曲美学
-
描述:《牡丹亭》四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经典剧目独特艺术价值和艺术规律的发现,而在于探究昆曲以及传统戏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微妙联系,进而窥探整个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情结,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寻找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以期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古典与现代的对接、民族审美精神的传承。
-
试论理学对《牡丹亭》中爱情观的影响
-
作者:贾力萌 鞠小勇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礼教 爱情礼教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小说 小说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标杆,它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形成这种特色,与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时代风气有重要联系。《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产生重要影响
-
《太平寰宇记》的编纂体例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
作者:王新荣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总志 总志 方志 方志 县志 县志 体例 体例
-
描述:《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州县志书较完善体例的端始,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本于史。清代乾隆年间的《河源县志》和《龙川县志》,从编纂体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均继承了《太平寰宇记》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了纲目体及平目体的志书体例。
-
杜甫文化影响的一瞥:以《牡丹亭》为中心的讨论
-
作者:刘晓凤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牡丹亭 人物设置 杜诗运用 杜甫影响 “情”
-
描述:的传奇《牡丹亭》就是融汇诗圣精神和杜诗艺术,集中反映杜甫文化影响的作品。文章以《牡丹亭》为中心,从人物设置、杜诗运用及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了杜甫的文化影响。
-
经济视角下的《邯郸记》解读
-
作者:郑艳玲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记》以卢生和崔氏的夫妻关系之变迁表现出金钱对家庭以及人性的影响;以卢生和宇文融的矛盾冲突表现出金钱影响之下的社会百态,以及商业经济的黯淡前途。
-
2012版《牡丹亭》受昆曲前辈点评后 史依弘谦逊作回应曹可
-
作者:王剑虹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史依弘近影 胡晓芒 摄
昨天,本报等几家媒体刊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和张静娴对史依弘、张军主演的昆曲《牡丹亭》提出批评意见的文章后,该剧主演史依弘对老艺术家及网友的批评作出了回应。同时,主持人曹可凡的“可凡倾听”新浪认证微博发文力挺《牡丹亭》。该微博立即引来网友的一片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