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百花原是有情物:浅谈《珠玉花卉描写
作者:廖以厚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有情物  花卉  词人  美感经验  艺术形象  艺术手法  风格  咏物  《诗经》 
描述:──,异军突起,在文学艺苑开辟出一块新的园地。曼殊的《珠玉》作为“宋代词坛的报春花”,继南唐五代之绪,以其风流蕴藉,温润秀洁的风格和雍容华贵的气度,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文学创作、鉴赏与情感体验
作者:李文清  来源:河南电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情感体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思想情感  披文以入情  文学鉴赏  《文心雕龙·知音》 
描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或艺术家所进行的文学创作,是由于对现实生活感受多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积累多了,一个个活的形象才跃然纸上,难忘的人和事才敲击着作者的心灵闸门。这时,主客观即刻击出心灵...
鉴赏的主体性与阅读期待
作者:张杰  来源:探索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期待  作品  西厢记  红楼梦  林黛玉  审美意识  牡丹亭  重新建构  艺术修养  宝玉 
描述:走,黛玉“闷闷的,正欲回房”,却听到梨香院内
《牡丹亭》和三妇评本异描写述评——《真实与虚幻——文
作者:周锡山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临川四  《牡丹亭》  《牡丹亭》  奇异之梦  奇异之梦  吴山三妇  吴山三妇 
描述:八位才女的出色智慧,为《牡丹亭》在清代的评论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发《牡丹亭》的巨大创作成就和重大影响。
也是一个志诚种——谈谈《牡丹亭》梅的性格特征
作者:王荣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 
描述:人性的反抗。
“奶奶”为什么这样痴:刘龙《梦里潇湘》赏析
作者:吴长青  来源:青苹果: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赏析  奶奶  杜丽娘  魔力  故事  身世 
描述:艺术往往有一种魔力,让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有这样的故事:《牡丹亭》自问世后.就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在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又有杭州女伶饰演杜丽娘.若身临其境,在舞台上气绝身亡。另一位遭遇不幸的人则题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电视剧《牡丹亭》开拍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版本的《牡丹亭》。在剧中饰演柳梅的沙溢透露,他的个性与柳梅有一些相似,“柳梅个性比较刚烈,对爱情
《牡丹亭》震撼上演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创作的《牡丹亭》,循着杜丽娘和柳梅的爱情线索,在近100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演出
《我的牡丹亭》入军营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纪念建军八十周年——— 本报讯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携高雅舞剧《我的牡丹亭》走入北京某部队,为官兵们送去来自老区的问候,从而拉开了“纪念建军八十周年”系列拥军慰问活动的序幕。 据了解,该剧改编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巨著《牡丹亭》,再现古典名著精髓,具有虚实相间的时光交错
《牡丹亭》邮票的鉴赏价值和收藏前景
作者:吴伟忠  来源:黑龙江邮电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鉴赏价值  杜丽娘    中国传统绘画  邮票投资  汤显祖  可理解  绘画艺术  人物形象 
描述:香游园观 景,回来后梦见一位少年书生柳梅, 并与之相爱,醒来后为相思所苦,直至 感伤而死。三年后,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