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水墨动画与传统戏曲的现代传播: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林彬晖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墨艺术  《牡丹亭》  动画  传统戏曲  现代传播 
描述:手段推进现代传播带来启示。
简评《牡丹亭》题序传播特色及功能
作者:张元农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传播方式,无论在文化解读还是文化导向上彰显出促进戏剧文本再阅读、再思考、再品评的传播价值和意义。
戏曲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原因 以“临川四梦”文本传播为研究
作者:王省民 辛禄高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传播学  不均衡  刊刻  题跋  戏曲文献  评点  马太效应 
描述:中国戏剧史既是戏剧本身的发展演变史,也是戏剧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接受改造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人通过对文本的刊刻、改编、评点等,与戏剧家之间建立起某种文化传递关系,即他们通过对
舞剧《牡丹亭》贺岁纽约“中华风韵”开创海外自主营销新模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纽约街头的舞剧《牡丹亭》巨幅海报 舞剧《牡丹亭》剧照 1月5日至8日,具有浓郁传奇浪漫色彩的东方舞剧《牡丹亭》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 作为中国对外演出公司2012年“中华风韵”的项目之一赴美访演的《牡丹亭》,堪称献给纽约观众的一个充满着
《何处寻爱》接到海外邀请,《红楼梦》国家大剧院首演,《牡丹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天,由怀柔区文委与北方昆曲剧院共同出品的昆剧《红楼梦》结束了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获得好评。与此同时,美国纽约百老汇的一间排练厅里,怀柔出品的音乐剧《牡丹亭》进行了试读。30多名百老汇演员用英语演唱的《牡丹亭》,感动了在场的专业人士。而同样诞生在怀柔的音乐剧《何处寻爱》,则在这几天接到来自泰国的邀请
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董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仪式功能  文化认同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效果 
描述: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中的视觉图形表现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方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艺术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给西方观众带来的不同观感,以及“中国戏曲”的同质化概念和变脸与变性的戏曲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分阶段
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
作者:赵征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戏剧典籍  文学译介  《牡丹亭》  经典化  边缘化 
描述:多年的中国戏剧典籍“西渐”过程中,诸多汉学家和华裔学者如艾克顿、张心沧、翟楚/翟文伯、白之、宇文所安等人为中国戏剧典籍及《牡丹亭》的英译和对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在诸多国家翻译
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石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舞台艺术  创意生产  立体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  院团管理 
描述: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创作团队在深厚的海外创意生产传播经验支撑下,对该剧创演与传播采取了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借助政府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鼓励推动,白先勇及其团队深度整合两岸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实现昆曲
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折子戏  《牡丹亭》  《牡丹亭》  碎片化  碎片化 
描述:折子戏的传播特点及其审美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其传播的社会价值。